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我校2024年师德标兵先进事迹

2024-09-11     浏览(132)     (0)

本文介绍了王欣、刘艳丽、于景莲、袁婷、姚春玲、李念虎等七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和教学成果。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表现突出,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王欣 女,1972年4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学校PBL团队负责人,学校临床教学培训师、教师发展培训师,结构化教学技能工作坊培训导师团队负责人。主讲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得2021年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2023年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多次获学校“教学单项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一是中医复方效用机制研究;二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多项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100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常委、《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山东省新药审评专家等职。

王欣从事中医方剂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26年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注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热爱教学,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使命,秉承教育情怀,注重教学创新,扎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学校及学院教学督导和师资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弘扬中医学术、提高学生中医传承能力,主持建设了国内第一门中医传承类线上课程《齐鲁名家谈方论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时刻心系病患,坚持基层服务,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为百姓健康护航。2022年当选山东省“齐鲁最美教师”省级候选人,专题访谈“守正创新的杏林耕耘者”在山东教育卫视《教育筑梦人》栏目播出。

刘艳丽 女,1976年10月生,山西临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内科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山东中医药大学社区护理学科带头人,临床护理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理事,山东省护理学会治未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社区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一是慢性病管理及相关教育;二是衰老相关理论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10余部,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60余篇。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首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论文类三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8项,教学单项奖、理论教学优秀奖、实践教学优秀奖、实习教学优秀奖共5项。荣获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5次、“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艳丽从事高校护理学教学、科研工作23年来,研深悟真,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成长特点,并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在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中激发更多爱国情。引导学生除了要修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之德外,还应立足学习主业,将锤炼品德修为作为必修课贯穿至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把握好大健康时代的机遇,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以扎实的能力本领为护理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于景莲 女,1970年2月生,山东鱼台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是山东省教育厅本科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的负责人、山东省首届大中小学思政“金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讲人,本校首届“金讲台”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讲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医药软实力研究”的骨干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7项、厅级2项;主持校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校级教改团队1个;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4部,在《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级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五个好”共产党员、4次“先进工作者”、2次“理论教学优秀奖”、首届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

自1991年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至今,从担任高中历史教师到硕士毕业后担任高校思政课教师,于景莲始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思政课教学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八统一”“大思政课”“守正创新”等指示精神,针对学校、学生专业等实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融入、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等,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深受师生好评。平时关心关爱学生,深受学生信任,多次担任学生“回乡看齐鲁”社会调查活动、SRT科研项目的指导老师。曾获聘全省高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本校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为本校以及其他单位的师生员工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及政策宣讲。

袁婷 女,1978年9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翻译教研室主任。英语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骨干成员,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英语》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委员、世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世中联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儒医文化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播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一是英语教学;二是中医文化英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主持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等教学科研课题10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教材2部,参译、参编著作及教材4部,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中医英语翻译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第一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4次获学校“先进工作者”、2次“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理论教学优秀奖”、2次“实习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袁婷从事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科研工作20年来,严谨自律,立德树人。作为中医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的能力。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充分利用AI教学助手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答疑。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在学校1000余名教师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位列前50名。

姚春玲 女,1965年3月生,四川成都人,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之后到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大学体育、艺术体操、形体训练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所承担的艺术体操课程是校级十大优质课程,在聘任期间共完成公体艺术体操选项课、32式太极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共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申报教学改革课题;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3部,参与了3项精品课程的建设(健美操、太极拳、体育概论);在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担任操舞专项委员会副主任,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全民健身“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在校级排舞比赛、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项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指导的学生在中国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人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姚春玲坚持德才并重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使学生能够得到多样化的学习,将形体、礼仪、化妆等生活常识传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与就业面试相结合,提高了面试的成功率。尽管已有39年的教学经验,但姚春玲在每次上课前必定认真准备,尽可能地做到一次比一次更好,教案一次比一次更齐备。本人注重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聚焦前沿,信息量丰富。为提高学生上课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使上课变得更加有趣;为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她不定期参加各种排舞、艺术体操的培训,争取带给学生最优秀的课程,展现最美好的课堂。

在任职期间,姚春玲曾为全校学生举办过多次公益讲座,例如《美丽与你同行》《形体礼仪》《体育课安全常识》等课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李念虎 男,1973年10月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骨伤教研室主任、附院骨伤病中心主任兼脊柱脊髓骨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山东省老年医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骨科分会副会长、山东省欧美同学会理事、山东省侨联特聘专家等。先后主持及参与国自然、省自然等科研项目10项,累计发表论文90余篇,SCI论文20余篇,任theSpineJournal杂志审稿专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等9项;主持省级及厅局级教学课题8项,副主编及参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

教学中,2019年主讲的《中医骨伤科学》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获得优异评价。2021年参与统筹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科建设工作,获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主讲的《中医骨伤科学》获省一流本科课程。20多年教学期间内,共指导培养硕博士生及博士后30余名,指导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创新成果、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本人先后获得“优秀规培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从事临床工作27年,本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对待每一位病人,力争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坚持合理用药和合理治疗,为患者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在患者中享有很高威望。期间,先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美国Wichita州立大学、德国Lippe医院等多个单位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工作之余,多次受邀山东省电视台邀请参加了骨科的健康知识普及。本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卓越人才”“最佳人文服务标兵”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