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 打铁花也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 其中确山打铁花素有“民间烟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原第一铁花” 的美誉。我家乡的景区每年都会有此项表演,为了讨个吉利。 “花”谐音“发”,“打花打花,越打越发”,象征事业发达兴旺。 漫天铁花中,红龙飞舞,场面极其壮观! 每年举行打铁花活动,是为了图个好彩头,更因为打铁花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为了文化传承。 当铁水冲天而起并四射火星,铁花在黑夜之中绽放,点燃了整个冬夜, 照亮了文化复兴之路。 打铁花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铁花落地,文化永存。
——外国语学院 屈家欣
伴随着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 我的家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此次回家,我发现县城的火车站改造工作已经完成, 从候车厅到站牌、 站台面貌都焕然一新, 一个崭新的火车站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一时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回想上一次在火车站时, 一切都还是破旧的场景, 我不禁为家乡火车站的新面貌感到高兴。 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 但是它却有着独属于它的美。 从鹁鸽吴、鲁山坡、中原大佛、想马河、花瓷古镇、琴台阁、牛郎织女地标等等的游玩地点到揽锅菜、胡辣汤、白吉馍、烩面、饸络面、羊肉杂可等等的美食, 都展现着我只想说一句“鲁山真中”。 除了美景美食, 最值得欣赏的就是生活在鲁山的人们, 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热爱生活、努力奋斗, 无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助力家乡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走向共同富裕。
——工商学院 马雪飞
古语曰:“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印象中我的家乡安阳总是河南各市中最落后的那个。 它以钢材生意为支柱,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总难褪去雾霾尘土漫天的印象。 彼时的安阳持续发展重工业——煤矿、钢材, 并不像其他都市一样开发科技, 推陈出新。 此时的安阳大力发展旅游业, 修缮古代建筑, 在河南文旅采用 “题海战术” 吸引游客的同时, 我的家乡也不断拍摄宣传视频, 整改家乡面貌。
印象中的它只有殷墟甲骨文和文峰塔这两大景点, 而现在为了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吸引游客提升 GDP,它先后建设了仓巷街、县前街、三角湖公园、CBD 公园……连我也惊叹于家乡的执行力,短短两年,已从重工业城市开始向旅游城市过渡,不再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凭借自己的双手为市民打造更好的家园。
——测绘学院 赵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