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医大报》

打响“留学上中医”品牌
培育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

——记“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国际教育学院

2024-05-30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学院42名教职员工充满活力,承担全校近3000名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们秉持“创新、务实、友善、规范”的精神,朝着“引领中医药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努力前行。

交流互鉴

打造“留学上中医”品牌

国际教育学院建院以来,以规范的管理与服务通过了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ANAB(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美国质量学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证书,2017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2020年至2023年间,学校留学生总体招生人数逆势上扬,处于上海市属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位置。学院积极推进中文授课和全英语课程建设,已开设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中医药文化国际课程近30门,创立全英语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和课程建设项目74项,拍摄全英语慕课42门。

学院推动课程“走出去”与“引进来”,开设的针灸推拿课程、气功课程进入欧洲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体系。2021年,学院聘请马耳他大学教授主讲研究生课程。

为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学院打造“留学上中医”品牌,连续多年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人士中医药研习项目、“中医汉语桥”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医药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取得广泛社会影响。

守正创新

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

新时代,学院勇于开拓,开设了全国首个中医药方向汉语言本科专业,培养服务中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引育并举”,着重培养高水平国际教学师资队伍,引入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海外中医药名师。

学院与多个国家30多家教育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学院至今已连续举办320余期国际针灸培训班,培养海外医生万余人。2022年,中国与希腊建交50周年之际,我校与希腊西阿提卡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共同探索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由学院院长韩丑萍主译的《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发布,为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提供了统一的中英对照蓝本。

兼容并蓄

培育国际中医药人才

学院坚持将知华友华爱华教育理念融入国际学生培养全过程,承办“感知中国”系列体验活动,打造国际教育心理成长营,建设国际教育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周周看上海”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

在学科竞赛中,我校国际学生在2023“华佗杯”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获个人单项奖6项、个人全能奖1项,在首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总决赛中获三等奖2项。

学校外籍校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韩国籍校友洪原淑获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利比里亚籍校友爱乐在《留在上海》短视频中向世界讲述了她的“中医梦”,视频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转发评论。

作为坚守中医药文化底色的践行者,培养高质量中医药国际人才的推进者,国际教育学院将紧抓时代发展新机遇,持续助力中医药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