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厚植教育家精神 擦亮好教师名片

作者:□小教  221  黄娇娇    
2024-09-05    

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新号召如明亮耀眼的秋阳,悬在我辈教师心头,照彻前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教育家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它激发思考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美好的愿景。在芸芸教师深刻领会与践行的过程中,教育家精神从悠久的师道文化中走来,正走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大道上,滋养着华夏大地。在生动实践中,只手双肩正托举起祖国明天的蓓蕾,擦亮着一张张闪耀着师德光辉的好教师名片。作为梦想站上三尺讲台的追梦者,我在日常点滴中多维度对教育家精神进行着认知与感悟。

以爱育人系小我,昭昭爱国融大我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首要内涵,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一同指向了小我之于大我的使命与奉献。二者集中体现的是好教师应当牢固树立家国情怀。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爱国是炎黄子孙的本分。人生于世,除了要专注个人生活,更积极应为国家社会奋斗。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年少就立志“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作为一名师范生,投身教育,则是我贡献社会的坚定选择。正是因为对小学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我走在了为国育人的道路上。我怀着不仅要为班级培养好学生,为家庭培养好孩子,更为社会培养好人才,为国家培养好栋梁的信念,期待与居于生命初春的孩子们相遇。我希以质朴的小我劳动,竭尽自身光芒,倾力为孩子们打好生命的基础,为祖国贡献以文化人、至诚报国的青春伟力。

育德育智奠基石,德才兼具实可为

教育家精神,将好教师的形象诠释为——既是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是引领品德的“人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一道,包含着师者育人的全面要求。

“大先生”需升华到精神层面。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曾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培养教育人如同栽培花木一样,其德育是根。要求学生品德良善,师者的道德人格需先为榜样。作为教师队伍的预备军,我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孩子所效法。在见习期间,我有这样印象深刻的经历。初上小学的孩子尚未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班里,有一名孩子面部有胎记,经细心观察发现,有时孩子们会避及与其相处。秉持有教无类的原则,该班教师鼓励该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告诉孩子们人的容貌不同是正常的,通过容貌去定义别人是浅薄的。“如果别人因为你的眼睛小,就认为你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不跟你交朋友,你认为这样做对吗?”……细微之处的观察、交流与守护,成就了教育的美好。我深刻明白,只有这样长期和学生以心换心,认真聆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眷顾他们的生命成长。

躬耕自省志高栖,笃行求是正初心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与“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道出了好教师的育人态度与劳动真谛。好教师应当是仁师,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需是自觉坚持勤修自省,乐教乐学的。

古有君子慎独,有吾日三省吾身,皆为反求诸己的美谈。跨过绵亘的历史,自省这一不变的命题,常新于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倘若说上一堂好课如初次煨汤,备课是下入汤料、加水、起火、添柴,以时间加以烹煮,给盐调味,然不要忘记至关重要的一步——尝味。也就是所谓自省。不品则不知原汤之味,不自省也就不知所教是否达成预期。教师若不自省,不知滋味将课程奉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不负责任。只有完成最后一步尝味,幸能及时纠味补错,更能为往后积攒珍贵经验。因此,每一天我都向内审视,为进入行业做好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从孩子纯真的笑容中能觅得灵感无数,从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中足以洞见教育的意义。当一张张笑脸如同春花烂漫,教育者心中将会涌起多么溢于言表的温柔和感慨啊!

新时代的浪潮中,名为基础教育的这艘承载着孩童甜梦的巨轮正踏浪前行。作为登船者、掌舵人,坚守教育的初衷,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要始终葆有的初心和热爱。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深切关怀和厚望,更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致力于成为杰出教育家的老师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辈教师正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心怀高远的理想,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走在成为真正教育家的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