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十届“宁台行知教育论坛”在南京晓庄学院晓庄校区行知园举行。江苏省台办副主任封志成,南京市台办主任贺成瑶,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季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陈华,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南京市陶研会会长卢普新,台湾中华教育创新发展学会理事长林海清,台湾专职时事评论员李易修,台湾中华妇联总会主任委员雷倩,南京晓庄学院校长张志华、副校长赵向军出席论坛。江苏省教育厅、栖霞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海峡两岸100余名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校长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在与未来”主题,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张志华在欢迎辞中介绍了晓庄的办学和发展状况,回顾了学校始终致力将行知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师范教育、智库打造、文化凝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宁台行知教育论坛”作为南京和台湾地区教育交流的重要纽带,为两岸融合教育智慧、凝聚教育共识,提升教育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将以论坛为基础框架,持续深化双方交流互动,努力探索更宽领域的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新机遇、新模式,续写宁台教育融合发展新篇章。
林海清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价值观。(下转第三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展现其旺盛生命力,日益成为重要课题。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拥有共同的历史底蕴基因和文化传承责任。 加深两岸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之间的交流了解, 将推动两岸教育事业发展。
李易修在演讲中回顾了长期以来对历史学和教育学的关注,展现了两岸历史和教育的联结以及教育交流的重要作用; 雷倩以“教育与民族复兴”为主题,以大历史视野回顾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世界格局下中华民族机遇; 陈华介绍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情况和当代价值,他指出, 晓庄学院作为陶行知创办的学校, 在陶研方面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论坛主题, 两岸学者黄武元、徐文彬、李伟俊等分别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创新和思维、 数字时代下的课堂教学、AI 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和影响等主题作主旨报告。来自两岸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先后围绕主题就教育政策、 教育方法、 课程设置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交流, 共同探索适合两岸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补,分享彼此智慧,现场气氛热烈。
“宁台行知教育论坛” 自2015 年举办第一届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届, 累计吸引海峡两岸上千名教育人士、 专家学者参与,对融合两地教育智慧、凝聚两地教育共识、 提升两地教育品质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成为弘扬行知教育思想的品牌活动, 推动南京与台湾地区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