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宏涛 冯真芝)截至9月5日,高含水关井超过4年的采油三厂留23-1井应用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后,日产纯油14.6吨,已连续稳产35天。这是华北油田首次在油田开发“压舱石”工程上应用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通过利用该技术挖潜关停井高含水层远端剩余油,使关停井重获新生。
留23-1井是股份公司级肃宁-大王庄“压舱石”工程中的一口长停井,于1988年6月投产,2020年8月因高含水关井。其所在的区块已生产逾40年,随着开发后期含水不断上升,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挖潜难度逐步加大,大部分低产低效老井相继停产。
为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油田公司开发技术人员转变开发思路,牢固树立“剩余油普遍存在”的开发理念,深刻理解油田开发“五个不等于”内涵,在“压舱石”工程“五重”技术路线指引下,重新开展油藏评价,精细刻画油藏单元,精准量化剩余油,发现留23-1井平面上仍存在微幅构造高部位剩余油潜力。
在公司开发事业部统一安排下,在多次调研大庆等油田剩余油挖潜新技术的基础上,经采油三厂、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等单位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结合剩余油研究成果,确定在留23-1井馆陶IV油组顶部层位引进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试验。该技术通过套管开窗侧钻,利用柔性钻具和轨迹控制技术,实现原井筒远端剩余油的挖潜,具有曲率半径小、波及体积高、造斜工艺简、建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
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精准控制井眼轨迹,优化水平段长度,精确测算射孔位,在高效与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完成151米超短半径水平井措施。该井于8月2日开井,生产能力稳定,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375吨,使濒临关停的油藏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高含水老油田后期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肃宁-大王庄“压舱石”工程提供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