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新”潮涌动 “研”续缘分

作者:通讯员  夏露桐    
2024-09-05     浏览(696)     (20)

新生入学,财大学子们迎来了身份上的“质”飞跃,他们对母校的感情也更加深沉。王昊天、宋启龙和郭信妤等新生在山财大校园中成长,他们将继续在母校追寻梦想。


从左至右:宋启龙、郭信妤、王昊天   摄影 / 王淑璐

夏日的热浪尚未完全退去,初秋的气息已悄然弥漫在山东财经大学的校园,8 月 30日,校园里迎来了一群既熟悉又新鲜的新生们———他们是一群本科在我校就读,硕士仍选择在山财大校园读书的学子们。

迈入熟悉的校园,除去成为研究生身份上的转变,他们对学校怀有更深厚的感情。在迎新现场,记者采访了三位本科阶段均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的学生。相别于其他新生,他们更多了一分从容与熟络,在山财大的四年本科生活,给予他们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历练。王昊天同学曾在本科阶段担任学生会主席,他坦言,“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寻求学业和工作之间的良好平衡,不仅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不断推动自己向前的过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从学长学姐们优秀成果中获得激励,在面对压力与忙碌的同时,王昊天也在不断的自我成长。本科阶段担任学校新媒体中心部长的宋启龙同学认为,“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习,让我对学院的老师、环境都比较熟悉,能够更快地融入研究生新阶段。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选择了本校。”四年本科生涯,宋启龙不仅对学校怀有深厚的感情,还让他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吸引着他仍然报考山财大的研究生。今年,是郭信妤同学在山财大校园的第八年,她在本科阶段毅然选择入伍,而后又参加学校的研支团去支教。谈及山财大,她有许多感情、许多话想表达,“我对财大的感情很深厚,我想一直留在财大,为财大发展做贡献。”军旅生活塑造了她坚毅的性格,前往贵州支教让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感受热爱。面对研究生的新生活,郭信妤希望她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研究生生涯中更好地学习,为将来打好扎实的基础。

还有一些财大学子们,经历本科阶段的学习,他们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本科来自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的董子寒,考研时选择跨专业考到本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本科阶段,她发掘了自身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加上父母从事党建工作的影响,她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谈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印象,董子寒说,“学院会带学生做一些红色专项,也获得了一些国家级奖项,这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动力”。今年担任迎新志愿者的李成龙,本科阶段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学习,目前在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就读。经过一年的学习,他对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都有了全面认识,作为研二的学长,他对学弟学妹们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成长平台,我们要努力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新”之所向,研”续缘分,这些财大学子们不仅迎来了身份上“质”的飞跃,他们对母校的感情也更加深沉。愿每一位研究生新生在财大校园,博采众长、勇敢追梦,将与母校深厚的情谊绵延成永恒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