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云期待着清风,我期待着烟雨。
家乡的清风,让人心怡;家乡的烟雨,让人心醉。
家乡的天气,每年总有一段时间是烟雨朦胧、烟雾缭绕的,宛如一个世外桃源。雨过天晴后,清风拨开云雾,天空万里澄明,淡淡阳光披在水滴上,像一粒粒明珠,交织而下……今年,烟雨季节又来了,眼前的景象逐渐朦胧,而父亲的身影则愈发清晰了。
小时候,每到烟雨朦胧的季节,父亲总会打包好行囊,到外省务工。他的行囊,不过是几套换洗的衣服,一个大大的保温杯,以及一床旧的棉被,行囊被撑得很大。
离别前,母亲总会煮一大盘青菜、一盘炒黄豆、一盘逢年过节才有的肉,而父亲则就着青菜和豆子干几碗米饭,把剩下的都留给了我们。每年,我都会问同样的问题:“爸爸,可以早点回来吗?”父亲温柔的抚摸着我的头,别过脸,背对着我,沙哑着说:“乖,明年这个时候,我就回来了。”然后,迈着大步,赶紧出了门,走进家乡的烟雨中,留给我们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
那个烟雨朦胧的季节,我总会趴在窗前,静静听着雨水顺着屋檐落下的“滴答”声,眺望着远处,期待着下一个烟雨季节。
上学时,我离家很远,但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总会有风雨相伴,那时候,烟雨似乎成了我最要好的伙伴。
记得高中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自己也逐渐丧失信心,父亲心急如焚,平时沉默寡言的他,不知道怎么开导我。在那个烟雨笼罩的下午,他让我停下手上的作业,一起坐在窗前,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傍晚,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穿过散落的水滴,透过屋檐上的瓦片,像一丝丝金色的线条,点缀着我们的衣服。
“每年都是这样的天气,烟雨笼罩时,总有人不喜,总觉得到处湿漉漉的,衣服、粮食会发霉,但是烟雨过后,就会有阳光,现在不是照到你了吗?”父亲指着我衣服上的斑点,笑呵呵地说道,“烟雨,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呀。”听完父亲的话,我豁然开朗,初晴的那一缕阳光,终于照到了我心里。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了解了藏在生活中的诗词。“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每当跟父亲说起这些诗词,父亲只会憨厚一笑。我明白,父亲虽然不理解,但是,他用生活的阅历,给我解答了很多难题。人生总会经历风雨,与其自怨自艾,不如主动站在风雨中,欣赏这一道独特的风景。
工作后,来到喧闹的城市,工作繁忙,便无暇顾及心中的景,生活也逐渐单一。白天,扛着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为了拍摄一个甘蔗地的全景,需要克服恐高的紧张心理爬上十多米高的水塔;为了拍摄机械培土、灌溉的照片,需要顶着烈日站几十分钟,才能要到合适的镜头。晚上,准备会议材料,在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当自己的材料交到领导手上的时候,内心总是忐忑不安,但是最后,都会变得坚定,因为我始终相信,风雨过后,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后来,云等清风,我等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