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李大爷刚入院时,是我接待的他,对李大爷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张饱经风霜的脸,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身材干瘦,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特别爱笑。
第二周,我准备随带教老师去查房时,远远地就听到病房里传出杯子摔在地上的声音,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劝导声。原来前两天大爷被查出了脑胶质瘤,大爷不肯住院治疗,吵着要回家。
中午午饭后,我来到大爷房间,陪护告诉我,大爷今天就喝了几口汤,一直躺在床上。我便上前在床旁坐下,问道:“大爷,是食堂的饭菜不合您的胃口吗?听陪护讲,今天您就喝了几口汤?”
大爷的眼神开始变得躲闪,声音充满了忧愁:“小同志你老实告诉我,我的病能好吗?他们都在劝我进行化疗,但是我知道化疗的副作用,我怕挺不过去,不能再陪着老伴儿。”大爷侧身一旁,全身都在搐动,一声声压抑痛苦地抽泣。
我轻轻拉着大爷的手,等抽泣声逐渐消失,我说道:“大爷,听说你以前是解放军,能和我聊聊你年轻时的事情吗?”
说到这里大爷略显激动,眼里仿佛有光:“我以前可是解放军,参加过1955年的大陈岛战役,在张爱萍将军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胜利,后来我就留在了大陈岛,用大半生参与大陈岛的建设。小同志,你知道大陈岛垦荒的故事吗?”
我说:“当然知道呀,现在我们党员都在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大陈岛和老垦荒队员,多次肯定大陈岛垦荒精神,并且勉励新一代建设者继承和弘扬垦荒精神。”
大爷继续讲道:“当时我和其他战友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那时日子非常艰苦,我白天出去工作到很晚才回家,老伴儿独自在家里的带着三个孩子,经常饿肚子,岛上粮食不多,大人舍不得吃,经常以干红薯丝充饥,甚至有时候以水充饥,上顿吃完,下顿没着落,家里的小娃娃经常饿得哇哇叫,老伴儿就是那时落下了病根,现在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我对不起她呀!”大爷眼里闪烁着泪水。
“大爷,你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当年这么艰苦的战斗你们都取得了胜利,相信这次也是一样的,能在与疾病的搏斗中取得胜利,我们医护人员会和你一起战斗。”我继续说道。
大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小同志谢谢你呀,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我相信你,今天晚上我一定要吃一大碗饭。”
(作者范安琪,2023届护士叙事护理比赛二等奖作品)
感悟:作为新护士,我每天都要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打交道。通过临床叙事护理的实践,让我快速并细致地捕捉到患者真正想要与你分享的故事及背后传达的诉求的能力。从他们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角色等多角度分析,融入护理人文关怀,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也为我们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他们也能够增强对临床工作的认同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