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台州医院 - 《恩泽视窗》

“铁桶”女孩:挑战不能呼吸的痛

作者:本报记者  李沂航    
2024-05-31    

小茹因胸壁畸形导致呼吸困难,经过手术和康复治疗,终于恢复健康。文章强调了对此类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提醒大众要认识到此类疾病的存在和影响。

人体有着精妙的构造,饱满、舒展的肋、胸骨构成的胸腔可让身处其中的心脏有力搏动、肺脏自由呼吸。

试想,如果肋骨、胸骨没有良好的发育,心和肺就会被箍在狭小的胸腔内,就像装在细长的铁桶里,无法呼吸。

在临海,就有这样一位“铁桶”女孩,无法呼吸的日子一过就是20年。

好在,家人的照顾和坚持,让她等到了手术的机会。

幸好,她碰到了专研胸壁疾病的孔敏医生和成熟的台州医院团队,历时3个多月,终于能够舒畅地大口呼吸。

常年依靠呼吸机生活

5月20日,小满节气,也是谐音爱的日子,寓意圆圆满满。

20岁的小茹(化名)躺在心胸外科的病房里,安静地休息。

“恢复良好,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孔敏查完房后,对小茹母女说。

“太好了,孩子能治好,我们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小茹妈妈的快乐溢于言表。

20年前,呱呱坠地的小茹给这个家庭带来短暂的快乐,可是长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小茹开始频繁感冒,每一次都会进展到严重的肺炎,直至住院。

妈妈带着小茹到处求医,但都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一生病就往医院跑。

就这样,小茹在病痛中长到了12岁。为了更好地照顾小茹,妈妈辞去工作,在家做些零工贴补家用。

随着身体的发育,小茹心肺的负担越来越大,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在一次求医后,小茹妈妈听从医生的建议,购置了一台家用呼吸机。

就这样,白天吸氧,晚上戴上呼吸机,小茹又撑过了好几年。

“呼吸机用上大半年就得换新的。”小茹妈妈说,“虽然家里经济紧张,但只要孩子需要,我们都舍得。”

一直到今年过年,小茹的情况急转直下。

2月19日,家人想着再带小茹到医院看看,也算尽力了。

也正是这一次求医,让小茹迎来了生机。

绝境中迎来生机

来到台州医院东院区急诊科的小茹此时状态已经极差,戴着呼吸机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分压还飙至80mmHg,氧饱和度无法维持,被收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虽然打着呼吸机她还是呼吸困难。

急诊科邀请心胸外科会诊后,会诊医生将小茹的情况汇报给了首席医生孔敏。

“这是罕见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心胸外科细分亚专科后,孔敏负责胸壁亚专科,前段时间,他在文献上了解过此类疾病,因此看到CT影像后便一眼识别。“以胸廓狭小及伴发的呼吸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并有骨盆畸形及肢体畸形等,像小茹的手脚短粗就是明显的特征。”

孔敏还了解到,广东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文林教授是完成此类手术最多的一位专家。

有手术机会,但是风险大、费用高!

当医生将这一诊断告知小茹家人时,获得了他们极大的支持。“我们愿意赌一把!”小茹妈妈说。

就这样,小茹被转到了心胸外科。

孔敏在科主任叶敏华的支持下,一边联系王教授,一边和麻醉科、ICU等相关科室多次进行术前讨论。

3月2日,一切准备就绪,小茹被推进了手术室,进行胸廓畸形矫正术。

手术由王教授和孔敏主刀。术中见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内陷,胸腔面形成了尖锐的畸形,胸壁严重缩窄。医生将内陷处切除、行肋骨和肋软骨塑型后,以特制的钢板“延长搭桥”实施胸壁重建。

从早上8点进手术室,到下午两点,整整5个小时,手术成功。

术后恢复一波三折

术后,小茹被送进了ICU。

“手术只是小茹闯过的第一个难关,术后的恢复也至关重要。”孔敏说,这需要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

也许是心肺未能适应扩大的胸壁,加上术前就存在病症,小茹的恢复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术后第二天,小茹就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在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术后第二十天,氧饱和度跌至低谷,呼吸机打到了纯氧状态;之后还出现了心衰、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症状。”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国亮说,救治团队曾考虑为小茹使用EC-MO。

之后,在多方会诊后,团队决定尝试一氧化氮治疗。

治疗见效,小如的情况慢慢好了起来,逐步脱离了呼吸机,配合着康复锻炼,终于在5月初转回了普通病房。

5月24日,小茹康复出院了。对于出院后的生活,她并没有太多想法,能平躺、能睡到自然醒就是她此刻最大的幸福。

孔敏表示,胸壁畸形并不是小众的疾病,有时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造成自卑和社交恐惧,严重者如小茹这种情况还可能影响生理甚至危及生命。希望通过小茹的案例能唤起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