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手术台,27+1周双胎,即将剖宫产,速来!”
6月12日中午12时,恩泽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到手术室的紧急电话。刚准备吃午饭的主治医师郑琬丽放下筷子,迅速加入团队准备转运设备,前去护产。
15分钟后,双胞胎陆续出生,体重均仅980克,呼吸微弱。
“立即气管插管!”郑琬丽果断下达口头医嘱。只见她轻扶患儿下颌打开呼吸道,左手持喉镜,右手接过助手递来的气管插管,不过3秒准确置管进细如鹅毛管的气道,一气呵成。
体重不足1公斤的宝宝,手臂还没常人手指粗,皮肤透明如蝉翼,皮下毛细血管清晰可见,称之“水晶宝宝”实不为过。
这对“水晶宝宝”转入NICU,挑战才刚开始。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热卡摄入不足,长时间的营养支持在所难免。而宝宝血管细如发丝,浅静脉穿刺非常困难,还可能面临营养液外渗、静脉炎,甚至造成局部组织坏死风险。
郑琬丽带领团队首选脐静脉置管,搭建生命通道。将一根内径仅0.35mm的导管由细若火柴头的脐静脉置入到达下腔静脉附近,顺利抽出回血、定位、荷包固定,到执行输液,用时不过30分钟。
NICU与外界仅一门之隔,门内是危重症患儿生命的希望所在,门外是患儿一家的翘首期盼。郑琬丽作为一名党员,工作十余年来,早已自觉担起这道“生命之门”守护者的使命。
郑琬丽常说:“抢救生命,要争分夺秒,技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需要规范,更需要熟练。”而她本人更是对技能操作有着精益求精的执着。早期的脐静脉置管尚无穿刺过程可视化概念,郑琬丽基本靠教科书上按体重估算深度,对着模型进行了无数次的操作演练,才练就这30分钟的手感。
面对胎龄和体重越来越小的挑战,郑琬丽深知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未来。近2年,郑琬丽先后为科室引进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图腔内定位下PICC穿刺,极大减少了X片定位的辐射,尤其大大提高了血管走行特殊患儿置管的成功率和效率。
超声引导需要较高的超声学基础知识储备,郑琬丽虚心向超声科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空余时间更是一有机会便推着超声机奔走床头,不懈钻研,从初学到掌握,郑琬丽一直保持着对技能不断精进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