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空之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雷宇等新一代试飞员们在老队长张挺的带领下,不断突破自我,用血和汗水甚至生命,为祖国的试飞事业积累了无比珍贵的试飞数据,最终帮助科研人员研制出了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隐身战机。
影片强调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展示了人民空军在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中的贡献和责任。他们经年累月地驻扎在极寒、极热、极高、极湿的无人区,他们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就是为了飞出一个个新型号、一架架新机的生命极限。每一次新机型的试飞,都是和未知风险搏技术,都是与死神搏机会。他们在刀尖上跳舞,在烈火中涅槃,在长空之上唱响生命之歌,彰显民族风骨。
当电影一次次将镜头扫过沙漠上成片的烈士陵园时,提醒我们真实的牺牲比想象中更壮烈。林恒——林徽因的三弟,在1935年放弃清华的学业,报考了中央航空学校,于1941年4月15日成都空战中,他不顾日军对跑道的狂轰滥炸,冒着生命危险驾机起飞,迎战日寇,在击落一架日本战机后壮烈殉国,年仅25岁。抗日英烈陈怀民在1938年武汉空战中身负重伤,在油箱着火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操纵战机撞向敌机,与其同归于尽。还有那些因试飞牺牲而长眠于此的无名英雄,用生命托举起了中国的航天之梦。
列列风中旗,千浪冗叠。我们无法忘记是无数航天英烈怀揣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跨过战友的遗骸,用生命托起中国航天的未来。《长空之王》给予的远远不止视觉上的震撼,也是精神与心灵的冲击。试飞员,注定是与天空和死亡相伴的职业,他们的使命,是把最好的隐身战机试出来,他们的付出,是为了让前线的战斗员可以安全回家,陪他们的孩子一起长大。什么是试飞员?“英雄背后的英雄”,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