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绽放宝石花

作者:□李晓云    
2024-08-28     浏览(117)     (0)

崭新的工作区、顺畅的流程线、整齐的设备群、洁净的巡检路……在宽敞明亮的中控室内,自动化远程监控逐一到位,油井的示功图、产液量和数据采集以及监控视频一览无余。我指着聊天视频画面自豪地对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您以前待过的计量站,站内和井口都配有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了无人值守。”

父亲仔细看着手机视频里的画面,搜寻着原来采油站的印迹,又翻起那本发黄的日记本,回忆起曾经的岁月。

1978年,父亲到任丘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华北石油大会战。父亲说,那时,有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车水马龙的设备,让人震撼。参加大会战的几万名石油工人,一天三顿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大白菜和土豆,晚上睡的是挡风不挡寒的帆布帐篷。帐篷里安家,井场外吃饭,却没有人喊苦说累。

“当时的信念就是一个字‘干’。那一年,我们在南马庄立井架,一个地锚需要七八个人去推。天寒地冻的季节,小伙子们不顾严寒,脱掉棉衣喊着号子推动沉重的地锚。”父亲的记忆里呈现着石油人“革命加拼命”的拼搏景象。

从激战任4井到会战南孟,从龙虎庄之战到攻坚河间潜山群,从白洋淀边的雁翎鏖战到州战役,父亲如数家珍。1960年,东北平原上,王进喜的豪言壮语至今激荡人心:“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对于每名石油人来说,这就是“石油精神”,已深深融入每一代石油人的血脉。

“时代在变迁,但石油精神一直在传承。”我对父亲说,随后,和他一起观看油田的数字化建设。

地上电力网、地面各个场站、设备以及地下纵横交错的生产管线,在远程激光高清摄像、抽油机井智能采集控制装置、电力故障指示仪、管道泄漏报警系统等监测下,让油田生产越发智能化、高效化。

新时代的石油人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他们现场协调监督,施工通力协作,老井恢复生产,从晨曦奋斗到第二天凌晨;连续几个昼夜,蹲守在报警地段的路口,逐一排查疑似漏点,最终铲除隐藏的盗油孔……这些都是对石油精神的生动诠释。

没有豪言壮语,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对职业的热爱。石油精神,如同绚烂的宝石花,在一代代石油人的心中绽放,照亮他们前行的路,也不断激励后来人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