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里,他们唱响动人的歌曲,音符流淌进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为孩子们带来疗愈,缓解伤痛。
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长镜头”栏目,用15分钟报道了我校“小福佑”电台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的公益合作项目。视频中,穿着防护服的我校师生为病房里的患儿带来了一场小型音乐会。
这群弹唱的人正是我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小福佑”电台的成员,他们走进医院,希望用声音给孩子们送去“福佑”。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小福佑”电台是我校未来之星广播电台特别孵化的声音公益企划,项目于 2023年被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于2024年被评为国创优秀结题项目。
由于项目团队中成员曾有家属在ICU治疗的经历,他们深知这一阶段对患者及其家庭而言都比较艰难。“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基于这样的深切体会,他们萌生了一个念头: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特长,通过声音给予 ICU 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支持和帮助。于是,“小福佑”电台这一项目应运而生。
学校广播电台及项目指导教师李木子解释说:“学校钱塘校区广播电台的全称是‘未来之星广播电台’(Future Star Radio),这个项目用了‘小Fu电台’的谐音,也就是‘小福佑’电台。我们希望能通过声音为ICU的患者带去一点陪伴和慰藉。
项目组成员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主任叶盛。抱着共同的初衷,院方和“小福佑”电台项目组一拍即合,一起着手准备“小福佑”电台的线下落地活动。
用声音给患者送去“福佑”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实地调研后,团队发现综合ICU的孩子及其家属面临诸多困境。由于ICU医疗环境及探视限制的特殊性,患儿在收住ICU后,因家属无法长时间陪伴在身边,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此外,由于ICU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患儿孤独无助感较强,加上全天候的仪器噪音、有创性操作导致的疼痛、缺乏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因素,患儿的恐惧情绪、焦虑情绪多有出现。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与院方特别策划了“小福佑电台声音菜单”,涵盖“家属语音信箱”“小FU医生来陪诊”“宝贝语音日记”“我为宝贝点首歌”等特色声音服务。“家属语音信箱”针对ICU亲属无法长时间陪护的现状,协同家属录制个性化音频,帮助他们实现“声音在场”的亲子陪伴;“小FU医生来陪诊”通过“漫画+音频”的形式,以童趣的口吻向患儿介绍相关医疗环节,帮助患儿消除恐惧……此外,“小Fu学堂”特别企划还将音乐疗愈、健康知识带进病房,通过与小朋友的面对面互动,进行健康科普。
其中,“我为宝贝点首歌”活动由浙大儿院ICU团队和“小福佑”电台共同推进实施。ICU医护人员负责每周收集小患者们想听的歌曲,而“小福佑”电台的成员则负责排练并演唱这些歌曲给孩子们听。
“我本来担心孩子家长会不同意外人进入ICU,但我们准备得很充分,并获得了家长和院方的支持,还有很多家长在学生们演唱时会跟着哼唱。”叶盛医生说道。
用真情给孩子们带去温暖
“小福佑”电台内部有多个工作小组,包含弹唱组、绘画组、音频组、宣发组等,大家各司其职,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用真情给孩子们带去温暖。截至6月底,“我为宝贝点首歌”“家属语音信箱”“小Fu学堂”“小Fu音乐会”等项目均已落地。
作为项目主创,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4班学生王菁菁表示,除了小朋友和家属带来的感动外,还有一份感动来自于浙大儿院的医护人员和团队的志愿者。院方的信任、支持以及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是项目能够落地的关键一环。而团队里的志愿者在课余时间不断练习、创作,忍住泪水在ICU里尽力去演奏,他们的专业水准和朴素的爱心给这个项目注入了不一样的力量。
项目主创、团队画手2021级动画1班黄正光表示,和其他画手设身处地地为小朋友设计出可爱的“小FU医生”形象,将陌生的医疗知识用可爱的漫画内容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虚拟伙伴的身份尽可能地贴近小朋友,给他们温暖和力量。
音频组创作者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配音)班刘泽恺告诉记者,“小Fu医生来陪诊”是通过“漫画+音频”的形式,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提前告知小朋友接下来要做的检查或治疗。他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减轻小朋友的恐惧,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就诊体验。
音乐组歌手、键盘手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班邹乐怡坦言,唱歌不算是她特别拿手的部分,每一次排练她都会告诉自己,“我们要去给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们,带去温暖治愈的歌声”,这种使命感让她充满了动力。第一次在医院为小朋友唱歌时,听到仪器的滴滴声和她们的歌唱声交织在一起,她忍不住哽咽,“我觉得传媒人不仅仅是传达信息,更需要给社会带来温情和能量。”
同为音乐组歌手的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1班姚佳雯参与了近10次的“我为宝贝点首歌”活动。她说这是一场双向治愈:“看到小朋友们能够和我们互动,或者能够透过歌声感到快乐的时候,都让我有所感触,在治愈小朋友们的同时,也在治愈自己。”
在“小福佑”电台线下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的弹奏和演唱中,不仅患儿们感受到了温暖,学生们也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更加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我们的心,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康复,重新回到学校,和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如果我们的声音对于在ICU的孩子来说,是温暖幸福的,那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
据悉,团队计划与浙大儿院ICU团队探索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在临床医疗课题研究、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志愿服务样本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力点。项目组也将继续运用交叉学科优势,助力院方丰富医疗服务形式,回应社会所需,通过艺术创新助力人文关怀,开拓声音疗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