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立强)截至8月15日,巴彦油田首口CCUS先导试验井兴华11-234X井已陆续注气150天,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超4300吨,创造国内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最深、注入剖面测井最深等多项纪录,为巴彦油田CCUS整体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巴彦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端牢能源饭碗”的同时,始终把生态优先摆在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建设全过程,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力保护生态环境,书写蒙西综合性能源基地建设“绿色答卷”。
分公司坚持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作为油田绿色发展的第一大计,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巴彦油田井下作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明任务、定职责,携手10余家参建单位全面推行丛式井集约化建产模式,通过优选丛式井场,有效减少征地和投资。同时,改进泥浆不落地、清洁修井作业等相关处理技术,降低泥浆处理量,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着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环保最优化。
超前谋划,全力打造绿色油田。在吉兰泰联合站建设之初,分公司就自建“电磁脉冲除油装置+二级过滤”的采出液处理系统,在出水水质达到注水标准之后再回注生产层,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已建成的吉兰泰油田一期4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60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年减排二氧化硫逾2000千克,着力将荒漠戈壁变成“新能源绿洲”。在临河转运站内,已建成的双轴双槽光热集热系统,装机规模1.47兆瓦,每年可满足转运站50%以上的用热需求,实现年碳减排1800余吨。
此外,分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定期组织员工到沙漠中清理井场及白色垃圾。2023年,启动“万口井场植树造林行动”,在沙漠腹地各井场种植梭梭树、红柳幼苗2万株。今年4月,与巴彦淖尔市50余家政府部门1000余人,在新华林场新胜分场联合开展义务植树,共同种植红柳、白杨幼苗1万株,以实际行动筑牢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