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华 特约记者 郭韫莹 通讯员 房璐)截至8月6日,油田库车山前钻井提速最快的一口井——克深3103井在8000米以深打出了气魄;哈13-H9井首次实现日进尺超2000米,从“一年一轮井”到“一年两轮井”……不断刷新的纪录背后,是油田强化基础研究,抓实圈闭井位部署,加强钻井组织创新管理,持续强化甲乙方沟通协调,走出区域一体化统筹的坚实步伐。
今年,油田坚定不移深化盆地基础研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以进攻姿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落实新井早部署、早上钻、早完井、早投产的“四早”举措,有力推进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步伐,以科技创新赋能油田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盆地整体基础研究。今年,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形成多滑脱层全层系构造建模技术,重新建立塔西南山前分段构造模式,支撑地震解释和圈闭落实工作。创新形成“地震-露头-井下-薄片”一体化随钻研究方法,有力确保了深地塔科1井顺利钻至万米深层。完成盆地“十四五”油气资源评价,得到盆地常规、非常规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资源量,明确了超深层油气资源分布。目前,油田深化基础研究,审查通过预探类圈闭66个,通过探井29口,基本完成预探框架井位部署,同时通过风险探井4口,奋力推动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持续获得突破。
地质力学与测试融合创新3项技术,助力超深复杂油气藏高效勘探。勘探开发研究院在深化基础研究方面,融合G函数与闭合压力反演创新压裂井测试评价技术,解决了储层完井品质评价难题。通过四维应力场与开发试井融合创新断裂渗流动态评价技术,明确了气藏开发过程中渗流场变化规律。创新断控碳酸盐岩断裂带力学连通性预测技术,支撑水气补能方案优化。
创新项目制管理,进一步推进区域整体提速。勘探事业部采取“日费井引领,区域项目总包”模式,深化项目精细管理,创新“项目部主体+机关保障+两院支撑+承包商执行”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推进实施区块区长制和一井四井长制,按照标杆引领、经验共享、对标分析、精细管理、整体推进的区域项目管理机制,优选单井井长,负责单井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区域提速提效。博孜-大北区块累计完井15口,平均钻完井周期278天,较2023年减少90天。富满油田钻完井周期大幅下降,富油气区创造了一批钻完井纪录,特别是对风险较大井以日费打出模板,成熟区块井以日费打出标杆,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区域整体提速。其中,日费井克深3103井首次在库车山前实现150天内完钻,台盆区深化一趟钻工程工艺提速技术配套,一趟钻进尺不断获得新突破。
全力推进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增储工程。今年,油田高质量编制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增储工程方案并通过审查,提高了天然气增储上产效率。目前,部署在博孜1气藏东的博孜107井、博孜108井测试获高产,评价进展顺利,博孜19井在巴什基奇克组加砂压裂中获得高产,又发现了一个400亿立方米的凝析气藏。与此同时,克深31区块的4口评价井实钻与设计一致,天然气储量进一步靠实。塔北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勘探稳步推进,雄英2井、雄英101井获良好显示,富满东部凝析气区立体勘探持续发现,主干断裂探明满深8区块,次级断裂满深11井、富源401井获高产,FⅠ5断裂以西阿满5井获得良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