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华建报》

烙印

作者:■  贾立吟    
2023-11-27     浏览(50)     (0)

作者在华建工作多年,经历了设计、管理和项目信息化等多个岗位,对华建展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作者认为华建是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员工们用自己的工作描绘出华建的一部分。

第一次接触华建是2011年暑期的短期实习,初印象是陌生的、紧张的,大家都在一个大办公室,入耳是快速的鼠标键盘敲击的哒哒声,我坐在工位上,人事轻声的交代安排,我的到来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除了坐在旁边的姐姐负责给我布置任务,大办公室的人入眼大致坐了有七八排,都在埋头自己手上的工作,华建是严肃认真的模样。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华建从事设计工作,刚进去的第一年,连打印机都用的不利索,做汇报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怕说错,怕被诘问,面对我的无措,记忆里有所长无奈的笑,却给我整理好素材和参考,一遍遍的指出我的问题,那时的华建是严谨耐心。

随着对彼此的熟稔,原来话少的同事也开始能一边加班一边天南地北的侃大山,平时分寸不让的争论过后,面红耳赤的板直面孔也能变得舒展柔和。他们是父母也是子女,周末忙的时候会带小孩来办公室,上一秒面对电脑上图纸认真到发光的眼神,听到旁边小孩低声疑问缓慢的转过头,会怔愣愣茫然的望着小朋友,听清楚问题后或是慢声的解释,或是悉心的安抚,便又不及的重新聚焦回电脑。图纸的进度是不能拖延的,对于我最难的事是向回乡事疾的同事开口,每次开头的小心翼翼会被对方冷静专业的回答打消。在团队中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氛围会让人忘记自己,作为中枢的建筑专业是不能滞后的,会影响所有专业的进度,我对婚礼的记忆是仓促而轻松的,因为只是出席了,像是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临近年底最是忙碌,领证也是挑了一个小时,好在新郎也是坐在对面的同事,两个陌生人通过华建才会在一起,大概都开心没有耽误事儿。婚礼的筹备都是各自爸妈劳心劳力,我俩乐呵呵的在既定的时间出现下,那段按照计划表完成工作量的生活充实又兴奋,是我第一个小区类的形成规模性的项目,在这种雀跃的情绪感染下,婚礼当天更像是放松的节日。

2019年调整了岗位,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自以为占据工程大头的设计环节只是整个工程的开始,设计工作是以项目为单位,管理工作是以事项为单位,接到手的第一份事项是整理过往优秀工程,在此过程中,也听到了前辈给我介绍的关于这些优秀工程的故事,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玛丝菲尔,它造型优美,像是另一个星球文明的代表,每一个构件的尺寸都是独特的,就像是小鸟叼回的树枝,组成既有韵律感而又富有变化,当时的工程投标异常激烈,要求做1:50的构件样品,大多单位就做了1:50,有的做到了1:25,而我们公司不仅做了1:50,还做了部分构件1:1的还原,以绝对的诚意和实力赢得评委和甲方的青睐。除了这项工程本身的魅力,给我讲述这段历史的前辈脸上骄傲而又理所当然的神采才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这时的华建展现的是自信和厚重的底蕴。

虽然都是与工程相关,但管理和设计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设计大多时间都是对着电脑,让人看懂的重点在于图纸本身的完整和深化;而管理工作跟人的交流才是重点,从闷头做事到保持上下信息通达我也是经历了很多的磨练,管理是个很有弹性的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去适时调整,没有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具体事项已经模糊了,但那双眼睛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项不确定结果,不确定发展情况的工作,我很疑惑,便向前辈提出了疑问,除了娓娓道来这项工作的细节和要点,已经快要退休,发丝已经斑白的她缓慢又坚定的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事在人为”,那一瞬间,略显疲态的身躯仿佛映射出年轻时候的风华,说话时的眼神让我相信华建人的精气神就像华建之歌里说的那样“我们拼搏奉献,激情似海”。

几年的设计工作为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做法,施工工艺审阅起来并不费力,有一次看到材料做法表里多出一层,依据我对规范的了解便向部长提出,这层材料规范没有要求,为什么不省略节约成本呢,平时对成本控制方面极其重视的他说,“这层材料规范里的确没做要求,做完涂层后埋在下层也看不出差别,但若是取消几年后就会有裂缝,虽然对功能没有影响,但我们是国企,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国企,不是所有行为都可以以利润为最高追求的”,折射进办公室的阳光有些刺眼,我没有看清他眼神,但他的话让我思考良久,这样的华建是值得信赖,是可靠的。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我最近一直在跟进的工作,这是工程类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近年去参加的各种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会议交流来看,多数工程类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都在摸索中艰难前行,虽然政策大力推进,但信息化对于建筑工业化的高要求使的全国各地项目对管理要求的差异与管理逻辑的统一性的矛盾愈加明显,作为我直属领导没有听到他说过压力,他下班的时间却越来越晚,偶尔路过他办公室,经常看见他带着黑框眼镜对着电脑在看我都看的头昏脑胀的系统描述,在策划的时候我们就交流过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他说“如果这么难,就更要在我们退休之前基本完成,不能把问题留给你们,我们都推动不了,到你们手上就更难”,是的,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领导中,有的距离退休时间已经不足两年,我内心惶惶却也跃跃欲试,老骥尚且志在千里,我们又怎么能畏难呢!必要倾尽全力。

在华建,这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片段里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身处管理层,有身处基层,有的个性爽利直接,有的含蓄内敛,有的严肃认真,有的平易近人,他们是生动而真实的个体,却有着华建这个企业深深的烙印,在自己的岗位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描绘出华建的一部分,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向别人诠释好华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