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财经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报》

立足师德师风建设 把党纪学习教育做深做实

作者:□  张竣哲    
2024-07-24     浏览(93)     (3)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从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上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建设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四个相统一”,再到寄语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新形势下,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系统性建设提供了逻辑进路与科学遵循,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逻辑耦合性与发展必然性,必须站在“两个大计”的政治高度上将二者有机融合,不断强化《条例》学习深度,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有新进步新提升,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师德师风建设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师德师风建设把党纪学习教育做深做实。

自觉学纪坚定理想信念,以目标导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学纪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党内法规不是一堆枯死干瘪的条文,而是洋溢着生命、有活的政治灵魂的,集中体现着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任务。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是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密码”。自1920年探讨建立中国共产党时,蔡和森就提出“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从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专门将“纪律”作为单独一章,到党的五大设立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从井冈山时期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从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之际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到党中央“进京赶考”前提出“两个务必”、定下“六条规矩”……正是铁的纪律,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了坚实根基,为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只有坚持党的纪律常抓不懈,才能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求深入学习党的纪律规定,了解党的纪律要求,掌握党的纪律知识,增强纪律意识,补足党员教师对纪律的空白、弱项,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校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要深入学、反复学、结合实际地学、以案说法地学、以上率下地学、原原本本学,才能真正把学纪这项基本功锤炼好,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

准确知纪陶冶道德情操,以重点导向提升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知纪是陶冶道德情操的根本,是学纪的更深层次的阶段要求。高校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了解党的纪律要求,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只有真正了解党的纪律要求,才能更好地遵守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陶冶道德情操,不断夯实立德树人之“基”,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一,党员教师、干部可以加强对党的纪律规定的学习和理解,深入了解各项纪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专题研讨、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底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第二,要时刻以党章作为党员的根本大法要求自己,时刻对照党章,时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真正知晓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法律要求,知道纪律要求做什么、禁忌什么、边界在哪里,做政治明白人,做纪律的坚定追随者。第三,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聘期考核、项目申报、教学评价等工作的首要要求,以重点导向用好指挥棒,不断完善融教育、激励、考核、监督、惩处于一体的制度体系,持续优化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教师道德情操养成机制,通过条件前置、刚性约束、监督延伸、奖惩结合,着力锻造德才兼备、德能相济、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确保广大党员教师坚持党纪学习教育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机制化,增强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升自我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针对性,在三尺讲台的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

勤思明纪涵养扎实学识,以问题导向聚焦把重点抓落实增实效。明纪是涵养扎实学识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曾说,“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把党纪党规当成“紧箍咒”“护身符”,时刻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是与非的“高压线”、情与纪的“分界线”,才能始终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决定了高校必须多措并举,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涵养扎实学识,不断稳固立德树人之“本”。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坚持将《条例》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内心尊崇纪律、敬畏纪律,持续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党性原则筑牢遵守纪律的思想根基,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同时,还要严要求、严自律,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置于党纪党规和师德师风要求框架内,经常对照党的纪律规矩,看看手中戒尺握紧了没有,始终做到思想锤炼从严、工作标准从严、作风养成从严、自我约束从严,使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这样才能以问题导向为聚焦,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本领提升把重点、抓落实以及增实效,更好围绕师德师风、专业水平、教学实绩、育人成效等教师职业行为与责任担当中的核心要素制定导向鲜明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回归初心、聚焦主业、潜心教学、矢志育人,使之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严格守纪勤修仁爱之心,以结果导向锚定补短板扩层次提质量。守纪是勤修仁爱之心的底线,“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纪律是块钢,谁碰谁遭殃。”广大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党风校风才能始终风清气正,党的教育事业才会根基巩固,教师才能更好培育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因此,要以《条例》遵守的结果导向严格锚定教书育人全过程中的不足,坚持综合式补短板、扩层次与提质量,学会从内心深处关爱、理解、尊重和宽容学生,把真情、真心、真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积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让每一位学生以爱为帆,以梦为桨,舟行潮头,搏击学海。同时,仁爱之心的涵养必须落细落小落实,从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影响不大”纵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也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讲“慎独”。面对各类挑战、诱惑和考验,始终坚守本色、恪守本分,切实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始终做到心中有责、肩上担责、手头尽责,悉心从教、精心育人、用心治学,以对学生的深爱诠释对教育的挚爱,以对教育的挚爱彰显对国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