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宿迁华夏建设集团 - 《华夏建工报》

聊聊经营管理的那些尴尬事

2024-07-31     (0)

企业经营管理中常常出现决策、方案无法落地、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破产。企业管理需要高度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激励员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程序化,将零散问题系列化。 摘要:企业管理需要高度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激励员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零散问题系列化。这个过程中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这篇文章介绍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五个核心内容:计划、流程、组织、战略和文化管理。管理理论的这些概念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效果,并且要能够适应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文章也强调了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具有的高度专业化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决策、无法落地的方案、企业管理缺乏章法等等,很多问题叠加起来,既影响了生产经营,又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员工牢骚满腹士气低落,缺乏凝聚力,找不到归属感。

一个不切实际的重大决策导致企业关门。宿迁一家原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当时五个车间十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最多达五种颜色二十个品种,可以在淡旺季之间进行自由转换产品,大大降低了产品库存和相关成本。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是这种多品类多产品的经营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竞争优势,一方面降低了经营风险。但是在退城进园的规划中,领导班子决定只建设了一个大车间安装4条大生产线,生产一种颜色的单一产品。领导班子认为,这种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当时生产车间在建之际,许多有头脑的工人私下议论纷纷,因为这四条大生产线存在两大致命弱点。第一是一个产品进入淡季之后需要马上转产,但是由于是大生产线,转产不但需要的时间长(意味着成本增加)而且安全风险极高(火灾隐患)。第二如果不转产,持续生产,但是厂家不要货,不但增加库存、占据大量流动资金,而且在来年旺季走货时,库存了半年的产品不但大量的包装破损需要重新包装,而且产品破损率也很高。这样致命的错误,往复循环积累,企业根本就支撑不了几年。

不出所料,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营之后,就如工人们预想的一样,几年中,只生产一个单一产品,每到那半年的淡季,产品就大量的积压,流动资金受到严重的挤压,财务成本增加。而且一到旺季开始大量走货的时候,又面临着包装破损严重、产品破损率高、二次包装费用增加等等现象。就像一个病人年年发病,积劳成疾。大概六年左右,公司停产破产,几百口工人失业,五十几年历史的企业就此画上句号。

可以说,这个短命的决策,从规划方案决定伊始,就决定了它最终的命运,与它当初所设想的远大目标、光辉梦想形成了鲜明的、强烈的对比,简直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它背后所反应的问题本质,发人深思,令人唏嘘不已。

一项工作缺少二次细化导致严重偏离了目标。公司交付了一项重要任务,接手的负责人作了考虑也作了计划和安排,但是在落地执行的时候,发现不是出现对方案的理解不同,就是成本超支。公司问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我就是根据公司的安排作出部署的呀。那意思就是,我就是按照你说的去做的,结果错了还来怪罪我,凭什么呀?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你还不明白什么是管理者这个定义。第二是你还没有认清自己的管理水平。

我们接手领导交付的一项工作,领导的几句话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一个思路、一个标准等,领导主抓的是大事情,工作忙、多、杂,他不可能把一项工作的方案全部说清楚。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工作任务二次细化,充分考虑到执行起来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如何解决,大前提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衡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就是成本要控制在什么标准、有哪些风险因素存在需要排除等等。

如果你把领导交代工作时候的几句话当作了执行方案,把自己简单当作方案的执行人,不考虑成本、不考虑风险、不考虑最终能不能落地,那领导问责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自己冤枉,而压根就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认知太低太低。所以说,一切差距来源于认知,一切矛盾来源于认知。

一些企业重视经营而忽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制定了经营目标,管理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存在的。重视管理,忽略经营,就是本末倒置。重视经营,忽略管理,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达不到经营的目标。

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是计划、流程、组织、战略和文化管理,其中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流程管理解决企业运营效率的问题、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而企业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或者说是管理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核心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管理的本质是激励人。企业管理的背后是深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程序化、将零散问题系列化,从拍脑袋决策向为系统化思考转变,从救火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让成功经验顺利复制。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系统化管理就必须让企业各个系统运行的高度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这也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叶敬都)

声明:部分文章 ( 文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企业内部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