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 - 《曲阜师大报》
家校共育,让教育更有温度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于晓梅
家校共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庭和学校应该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加强沟通交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家校合作的核心在于双向沟通和合作,双方共同为孩子营造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利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最完美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学生全面成长的体系。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合作。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双方可以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能够培养孩子的品格、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家校共育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和困惑,从而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促进家校互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双方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这种互动能够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3.拓展教育资源。家庭和学校各自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共育,双方可以共享这些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这种资源共享有助于孩子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增强教育合力。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合力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为了让家校共育更富有温度,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且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1.转变家长观念。为了实现家校的和谐共育,转变家长观念、提升家长素质至关重要。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观念,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家校共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在家长队伍中大力宣传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作用,让家长们能够深入了解并接受家校共育这一新模式,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做到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培训班,为家长和老师充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如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班主任培训课等形式,讲授家校共育模式的内容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宣传家校共育模式。
2.加强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取决于沟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学校应该建立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联系,如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网上学校等方式,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对如何实施家校共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会将意见和要求反馈给老师及学校,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是促进家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家长进课堂、校园文化节、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家校共育更添色彩。
4.提供专业指导。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日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营造良好家庭育人环境。这些指导可以包括家庭沟通、亲子关系建立、性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家庭教育挑战,同时也为家长创造横向联系、倾心交流、互帮互学的机会,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5.师生结对帮扶。每名学生都希望被关爱,“特殊学生”也是如此。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贫困学生等,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平时加强与他们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家校双方共同制定关爱计划,建立专项档案,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情绪和生活态度。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长的参与。家校共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庭和学校应该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加强沟通交流,凝聚教育合力,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使教育充满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