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颜雪)7月4日,克拉采油气管理区召开今年第6期“三总师”论证会,秉承“非必要不干,干就要出成效”原则,对7月计划措施井进行了全方位论证,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克拉采油气管理区严格落实油田“过紧日子”要求,聚焦气藏精细研究,出实招找准降本增效有效路径,坚定不移走好低成本发展之路。
精心谋划自研课题,用小课题做大文章。管理区油气藏地质研究所充分发挥二、三级工程师领衔作用,要求人人认领一个自研课题。课题研究内容不再搞以往笼统式、点到为止的大课题,而是主要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某个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以期能够有效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二、三级工程师既是课题的出卷者,也是阅卷者和答卷者。把题出好、将题答好,既能提升二、三级工程师的技术攻关水平,又能带领青年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还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气藏开发,可谓“一举三得”。
精炼动态监测项目,用硬资料做全分析。每年的动态监测资料对于地质人员进行动静态分析、深化气藏认识、制定气藏下步开发政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管理区地质人员积极响应“过紧日子”号召,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在制定年度动态监测计划时下足了功夫,既要想方设法保证气藏资料录取及时到位,又要不遗余力保障监测项目的合理性及效益性,确保每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管理区将第一版全年累计实施监测项目329项的计划,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后,最终优化定稿为268项,扎扎实实地将提质增效举措践行到底。
精细措施治理管理,用低成本治好“病井”。随着辖区内各气藏开发进入大面积水侵阶段,措施井治理的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何提高措施有效率、及时率、效益性,成为地质和工程人员尤为关心的问题。今年克拉采油气管理区细化更新了“三总师”制度,明确了“五必审”要求。同时,工程人员与油气工艺研究院积极沟通,不断优化措施工艺和解堵配方,力争用最少的钱办好最多的事。此外,管理区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在措施井投产10天内,完成效果评价及经验总结,为后期开展类似措施作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