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农垦集团 - 《广西农垦报》

石台百丈崖

作者:□劢励    
2024-08-07    

在安徽池州石台县的百丈崖景区,游客们穿过独木桥、爬过层层阶梯,最终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景区内原始植被丰富,山水相映成趣,展现出皖南山区的钟灵毓秀之美。

在安徽,在池州,在石台,在秋浦河上,有一个很小的景点——百丈崖。

这是黄山的余脉,是典型的峡谷地貌。景区全长三公里,号称集“青山、绿水、幽谷、碧潭、奇石、飞瀑”为一体,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我们到达百丈崖时,雨刚刚停歇,树冠和草地的绿色显得格外鲜亮,仿佛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块宝地隐藏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因此得以保留其原始植被。如今,作为一处景区对外开放,它向游客展示了原生态的风貌,让我们站在青山的一角,便能一窥皖南山区的钟灵毓秀之美。

百丈崖景区坐落在峡谷之间,呈长条状,其中心是被两岸风景簇拥着的一条山溪。山溪潺潺从深山一路蹦跳而来,清冽的溪水碰撞在早已打磨得圆滑的石头上,激起雪白的水花,撞晕的水花原地打转吐出泡沫,小溪便嬉笑着丢下它们继续朝低处奔跑而去。

走在溪岸边令人心旷神怡,哪怕溪水飞溅打湿了鞋子也不恼人,但需小心脚下打滑——山谷之中湿漉漉的,滋养了绵延的青苔,青苔布满一块又一块石头,爬过一株又一株松树、栎树、香果树,蔓延开去与远处的山、树、草、水绿成一片。

投入这一片盎然的绿意之中,我们直想喊时光和溪流请停一停,不料想流动的景色真的在此驻足了,溪水在此停住汇作一汪清潭,潭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愈是这般静谧,愈是听得山间鸟声啾啾,水声淙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奇了,这里竟与柳宗元笔下如出一辙,也许世上美景大致相同,不过我们可要向着水声更大处而去,去将那源头一探究竟。

百丈崖景区的地势大致是越往深处走,海拔就越高。我们攀岩而上,穿过独木桥,又爬过层层阶梯,最终来到了一段平缓的路。脚步未停,还在喘息间,便听到前方游客们的喧哗声中夹杂着“哇”“瀑布,瀑布”的呼喊。原来,景区的终点——真正的“百丈崖”就在前方。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纷纷加快步伐,仰着头试图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早一秒目睹那瀑布的风采。

猝不及防地,头顶的绿荫突然退去。我们还在张望,眼前的画面倏忽间转换,身披霞光的瀑布突如其来地闯入了眼帘。之前我们还置身于荫蔽之下,四周被浓郁的绿色包围,忽然之间洁白的充满生命力的瀑布点亮了整个视野。

我曾提到过这里漫山遍野的无尽绿色,此刻也不例外——悬崖上生长着朝气蓬勃的树木,探出枝繁叶茂的触手,瀑布的源头仿佛就在这片树林中。数十米高的悬崖侧面怪石嶙峋,凹凸不平却又被水流年复一年地打磨得可以折射阳光,岩石缝隙间长满了青苔和野草。

瀑布便从崖上的树荫间直奔而出,浇湿一片野草,洒开一片雨雾,再顺着倾斜的石壁重新汇聚,喧嚣着冲下悬崖。每一滴水珠每一片草叶都敞开怀抱迎接阳光的爱抚,这画面令人心动不已。正如元代诗人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所写:“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水流顺着低处较为平坦的岩石继续奔流,路过我们的脚下。回首一望,它正向那片绿色的海洋蹦跳而去——这便是刚刚一路欢迎我们的山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