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到桂平蔗区查看甘蔗长势,进入村庄小路后,看到每家每户门前水泥地上分别晒着稻谷、花生,恍然反应过来,又到了七月这个农忙的季节了。
说到七月农忙收获季节,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家里还种有一亩多的水田,每年到七月,小学都会放农忙假,让学生成为农忙的辅助力量。农忙开始前爷爷奶奶总会帮忙把镰刀、簸箕、推板、连盖、竹扫把等工具准备好,也会每天买上一两斤猪肉,为农忙做好准备。稻叶、稻谷由青变黄,用手指一掐稻谷,一些白浆流出,并露出里面白色的米粒,代表稻田可以收割。
割稻谷出门要早,早上五六点钟是最佳时机。天蒙蒙亮,妈妈就已经在稻田了,稻田的第一把稻谷,都是由妈妈收割的。妈妈眼明手快,一手抓住稻谷,镰刀一挥,瞬间收得一把稻苗,转身放在身后,再左一把、右一把,很快就收得一堆。爸爸和来搭把手的叔叔把打谷机放在妈妈割完稻谷空出来的地方,随后他们拿起镰刀继续割稻谷,我和哥哥的任务就是打稻谷。我们一人拿一把稻谷,脚踩打谷机踏板,让齿轮滚动起来,手上的稻谷不停翻面,直到谷粒全部脱落。早上八点太阳已经很毒辣了,爸爸满头大汗地用簸箕从桶里把谷粒装起来,放进蛇皮袋里,挑起来放到晒谷场晾晒。
小时候村里没那么多水泥地,每天占地晒稻谷也是头等要事。由于稻田里太晒,我和哥哥的战场也从稻田转移到晒谷场,我和哥哥总会找个树荫的地方待着,每过半个小时,就要头顶烈日给谷粒翻个身,加速谷粒的脱水,即使是给谷粒翻身才短短几分钟,也会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晒稻谷要一直看着,除了给谷粒翻身,还要看天空的云。每逢看到天边有点乌云,我都会很慌张,总要问一下爷爷,要不要收稻谷,爷爷抬头看云后,告诉我不会下雨后,我才放下心来继续蹲守谷粒。七月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晒稻谷的时候最怕过云雨,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刚和哥哥用推板把谷粒收作一堆,雨停了,火辣辣的阳光晒在身上,淋湿了的衣服和湿热空气一起蒸发,那是又热又痒,只能忍着不舒服,把谷粒摊开接着晒。
吃完中午饭后,这个时间太阳最猛、不适合户外干活,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把从地里拔回来的花生一颗颗摘下来晾晒。哥哥继续留在晒谷场看稻谷,我回家帮忙摘花生。摘花生看似简单,但是不停地重复相同的动作,没多久,手就会发酸,甩一甩手,休息一下,又继续拿起一株花生接着摘,勤劳的知了也在“知了、知了”地附和着这农忙的季节。
如今,七月农忙季节早已不再需要打稻机,从收割机里出来的谷子干干净净,摘花生这个活,如今已由机器来代替人工。但那段时光永远珍贵:“想想过去的苦,再看看现在的甜,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