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往往具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有渗出倾向,慢性发展,易反复发作。中医文献有“浸淫疮”“绣球风”“四弯风”等称呼。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中医认为,夏秋之交,尤其是夏至到处暑时节,暑湿盛行,天气多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久处湿地、居处潮湿而引起湿邪侵袭人体。《黄帝内经·灵枢》:“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所以湿邪伤人多伤及人体下部,引起水肿、湿疹等症。生活中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根据湿疹皮损特点、发病长短等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其中,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外阴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我们根据患者发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日前,一例患者来诊,颈部皮肤反复瘙痒半年余,当时可见皮肤浸润增厚、表面粗糙、皮色潮红,考虑湿热为患,治疗上以祛湿、清热、止痒为主,我们根据该患者具体病变特点,以针刺为主治其外,直达病位;以中草药内服,祛湿清热止痒。采用针刺、中药联合治疗一周,标本兼治,颈部皮肤瘙痒明显改善,局部皮肤明显向愈。(淄博市中医医院 贾超)
△治疗前△治疗一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