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借着集团公司广州北二环项目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机会,我来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一百年前,大厦倾颓,为拯斯民于水火,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后,无数中华儿女纷纷响应,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
低头,一本用毛笔书写的泛黄教材映入眼帘,下笔有力,字迹工整。目光下移,展品标签上写着“宋时轮,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抗战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这是宋时轮使用过的军事教材”。
伴随着讲解,我仿佛看到当时黄埔军校的情景:教室里,一位位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青年,坐在学堂里,一丝不苟地学习各种军事和文化知识,训练场上,三五成群的学生,仍意志坚定训练着每一项科目……一幕幕画面,那样热血,那样鲜明。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辉煌成就。一段段历史,我们应当牢记;一首首赞曲,我们应该高歌;一种种精神,我们应当传承。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中,激励后生子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这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参观结束走出大门,门旁有两棵大榕树,已是亭亭如盖。它们如卫士般矗立在那里,好似守护这院内百年前的时代记忆,亦守望这院外百年后的蓬勃发展。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作为新时代的铁道兵传人,我们更应铭记那段承载荣光的历史,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