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西农业农村厅 - 《江西农业》

明光市冬闲田现状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

作者:邢广余(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农技站,安徽  明光  239400)    
2024-06-12     浏览(6)     (0)

本文分析了明光市冬闲田的现状、成因和利用情况,提出了多项加强开发利用的建议,包括出台奖补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种油菜等。摘要指出冬闲田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种植效益低、耕作条件差、秧母田预留等因素。 关键词:冬闲田,明光市,现状调查,存在原因,对策建议。

摘要:冬闲田在不少地方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对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文章从明光市冬闲田现状、成因、利用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出台奖补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种油菜、种植绿肥、稻渔共作、规模经营、信贷支持、购买服务、数字管理、压实责任等方面加强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冬闲田;明光市;现状调查;存在原因;对策建议

明光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全市统计上报耕地面积 115000 hm2。近年来,随着党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持续落地落实,耕地保护措施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总体保持了面积稳中有升、产量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但受农业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民种植习惯不同、农民外出务工、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明光市一些地区冬闲田的面积仍在不断增大,给粮食稳产增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造成了隐患。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如何有效遏制耕地冬闲田,用足、用好耕地资源,充分挖掘农产品保供潜力,是当前乡村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通过连续两年以种植大户、小农户、农业经营新型主体、镇村组干部为重点调查对象,采取书面调查、集中座谈、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明光市冬闲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保障粮食安全献计献策。

1 全市冬闲田现状调查

1.1 全市农作物种植制度区域分布情况

明光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种植业发展与变迁的差异亦呈现区域性特点。

(1) 南部山区属于江淮分水岭区域,耕地水旱交替、以旱为主,曾是明光市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花生、玉米、山芋、西甜瓜、豆类等“五早”作物生产的“主战场”、农业结构调整的“活跃区”。水田基本分布在两山(岗)夹一洼处,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麦前稻,当地称为早稻);早花生、早山芋、夏玉米等作物,旱地耕作层浅,多为起垄栽培,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两熟。

(2) 中部丘陵区是明光市种植模式和农产品种类最为丰富的区域,几乎全市所有的种植模式和农作物品种都在这一区域得到体现。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占主导地位,有一季早稻、水稻 - 小麦(油菜)、旱作物(玉米、花生、山芋、芝麻、西甜瓜、豆类)- 小麦等种植模式。

(3) 北部平原区,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多年来种植制度以一麦一豆种植为主导,经济效益偏低,现有部分农户调整为小麦 - 水稻、小麦 - 玉米、小麦 -高粱等种植模式。

1.2 明光市冬闲田现状及空间分布特点

据调查,2021 年冬至 2022 年春,明光市冬闲田面积达 20562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 17.88%。2022 年午季小麦市场价格上扬,单价涨到 3.0 ~ 3.2 元 /kg,全市2022 年秋种小麦种植面积增加,2022 年冬至 2023 年春,调查发现全市冬闲田面积 19133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16.64%,比 2022 年减少 1429 hm2,冬闲田比 2022 年减少了 6.95%。以 2021 年冬至 2022 年春的调查为例,分析冬闲田空间分布,可得出以下特点。

1.2.1 季节集中

秋季农作物收获后,除种植小麦、油菜和蔬菜外,其余大部分为冬闲田。据统计,全市冬闲田包括备用秧母田、早稻预留田、在建高标准农田以及春季花生、玉米、山芋、大豆等“五早”预留田等。

1.2.2 分布广

从地域分布上看,明光市除泊岗乡没有冬闲田外,其余 16 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冬闲田。从各地上报情况来看,石坝镇、古沛镇、桥头镇面积较大,分别为 2195.01 hm2、2133.3 hm2、1988.84 hm2。

1.2.3 水田为主

在明光市冬闲田中,水田面积 19736.8 hm2,占全市冬闲田面积的 95.8%,旱地面积 825.2 hm2,占全市冬闲田面积的 4.2%。

2 冬闲田存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效益低、耕作条件差、秧母田预留、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冬闲田现象。其中,小麦种植效益低是最主要、最直接的

作者简介:邢广余(1976 -),男,汉族,安徽明光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