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 - 吐哈石油报

聚焦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

——一论学习贯彻油田公司二○二四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本报评论员    
2024-08-09     浏览(27)     (0)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上半年的工作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稳产上产基础不牢固。二是效益发展理念树得不牢。三是科研支持现场不到位。四是工作运行滞后问题仍然存在。五是风险管控不到位。六是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持续向纵深发展。

从生产经营来看,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观念转变能力亟需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还不牢固,老区稳产矛盾突出,本质扭亏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能源业务发展制约因素较多,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还需加强。

学习贯彻油田公司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聚焦薄弱环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找准破解主要矛盾的突破口,加快形成产业发展与效益改善的良性循环,坚决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

发展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

“十四五”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油田的发展如果用一个词来体现,可能最贴切的就是“规模”。“老区稳产100万吨”是规模,“新区上产100万吨”也是规模,“清洁能源利用量100万吨标油”还是规模。

油气田企业的生存发展诚然靠储量、靠产量,没有规模储量和规模产量,就没有规模效益,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但是,发展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关键在质量。从上半年看,个别单位油气产量依赖高产井,产量波动幅度较大,完成产量任务存在风险。

油气田企业在勘探开发上不仅要资源储量,还要可采储量,用可动用资源量、经济资源量说话,避免陷入有储量无产量、有产量无效益的困境。要优先开发上产资源落实、投资回报率高的产能建设,确保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

发展是硬道理,不注重质量、片面追求发展没道理。新形势,新起点,新期待,在奋进“三个100万吨”战略目标的新征程上,吐哈油田以质图强任重而道远。

发展要保增长,更要保效益。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资源为王”理念,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储量产量实现双增长。油气勘探取得“十三五”以来最好成果,三级储量连续三年超亿吨。原油产量自2022年起实现止跌回升。

新能源新业务从零起步,高效建成吐鲁番120兆瓦光伏项目,发电量持续增长,米东区光伏制氢项目取得备案完成签约;温吉桑储气库群接连建成投运两座储气库,南湖、丘东气库可望年内开工建设;牛圈湖CCUS-EOR先导示范项目地面工程建设有序实施,累计注碳超过5万吨。

可以说,油田已经走上了一条持续增长之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单位没有处理好生产与经营的关系,措施作业费、基本运行费超预算运行,增大了完成效益指标的难度。从油田整体上看,净利润指标在板块排名靠后,本质扭亏任重道远。

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油田的发展现状,认真落实“四精”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提质增效和亏损企业治理,不断提升效益实现能力。

以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油田公司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作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部署,已经做好了顶层设计。

相对于顶层设计,改革同样不能离开基层探索,两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不能割裂、对立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的基层探索有利于局部突破,取得的经验可以为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各级干部要积极投身改革创新,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改革,没有人不拥护,都说欢迎改革,但是总有人希望别动自己的“奶酪”。改革,总是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更要找好改革力度与员工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操之过急,往往欲速则不达。

改革不停步,发展不止步。“不怕慢就怕站”,企业改革创新要认准方向不动摇,坚持战略定力不懈怠,科学稳妥推进不折腾。

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才能做到“蹄疾而步稳”。如何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平衡,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抓改革的目的是促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油田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油田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检验改革的成效。

(执笔: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