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师范大学报》

思政工作典型案例|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物专业讲解志愿服务实践中的思政教育

作者:■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2024-06-15     浏览(82)     (0)

文章讲述了历史宣讲队的社会教育活动背景和“琼史钩沉”周末大学生历史文物讲解志愿服务项目的做法。该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强化了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拓宽了实践途径,发挥了实践育人的作用。通过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组织育人,增强了青年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十二年来,该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朝阳历史宣讲队社会教育活动

背景情况

共青团中央发布的《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中指出:“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高校围绕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和文化等要素,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融合,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2011 年,历史专业的师生与海南省博物馆共同创建了“琼史钩沉”周末大学生历史文物讲解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朝阳讲解服务队,在正式签约挂牌后,面向博物馆观众开展历史文物志愿讲解服务。十二年来,依托专业志愿讲解实践活动,实施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在组织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拓宽实践途径,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主要做法

1.坚持组织育人,注重培训与典型宣传,强化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服务队以海南省博物馆为基地,实施“三个计划”“两种声音”的志愿服务内容,通过队伍建设、队员培训、典型宣传,宣教活动、激励机制等组织育人的方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三个计划指:“扬史计划”——末大学生博物馆志愿讲解;“窗口计划”——培训优秀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窗口服务观众;“初心计划”——通过讲解考核、知识竞赛及对比讲解对志愿者进行考核,鼓励志愿者“不忘初心”,更好地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两种声音指:“传承之声”——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认知,更好地了解项目团队的志愿讲解活动;“播撒之音”——节日文化社会宣教活动,协助博物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播撒给人民大众。

活动之外,还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讲解培训,让学生志愿者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精神内涵,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同时,在省博物馆的支持下,服务队每年开展表彰大会,建立奖励机制,利用媒体公众号宣传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刻领悟,比学赶超。通过历史文化讲解的志愿服务实践,使思政理论教育内化于心,思政教育成果在实践中外化于行。

2.坚持制度育人,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三化”建设,增强青年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服务队长期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在建章立制方面,服务队实行志愿服务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明确的奖惩制度,注册管理和志愿服务记录规范。在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方面,采取“定岗、定责、定人、定班、定标”的五定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了长效机制。项目服务队在每学期初进行人员补充招聘、考核、培训,每学期中旬开展交流会,总结年度工作并部署年度计划,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通过“三化”的建设和制度育人,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讲解活动中有制度依托、有专业支撑和指导、有组织纪律的约束,有榜样同伴的激励感化,有表彰奖励的成就感营造,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身的自律意识,养成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坚持文化育人,深化志愿服务工作文化元素的打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服务队通过挖掘文化元素,提升历史文物讲解的文化水平和层次,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志愿者们和游客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邀请专家为志愿者们进行讲解培训,将课堂所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历史知识融入讲解实践中,以更好地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海南历史故事、展现出海师学子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专业的特色。服务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深刻认知,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十二年来,服务队的讲解活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喜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据博物馆官方数据,服务队平均每年服务对象 40000余人次,近十年来累计达 38 万余人次,累计服 务时数 超 12 万小 时,2016—2023 年累计达 18 万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超 12 万小时,共开展常规讲解 1100 余场,大型社教 30 余场,进校园进社区宣讲 20 余场,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2016—2019 年团队成员曾获年度“海南省博物馆优秀志愿者”25 项,2018 年“海南省最美文化志愿者”1 项,2019 年“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1 项。项目曾获 2015 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8 年“海南省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创建活动提名奖”、“2019 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进入海南省 2018 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 100”先进典型名单”。在思政育人方面,十二年来,服务队共培养了近千名学生志愿者,推出了 120 多名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在朝阳服务队的带动示范下,不少在服务队历练过的学生在专业的全省、全国教师技能大赛、历史文化知识竞赛等专业实践中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南海网、海南日报等媒体多次对项目进行报道,在项目的示范引领下,许多社会志愿者,高校学生组织团队也加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

经验启示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学校增加大学生阅历、提升综合能力、强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发展相融合,能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流于理论、认识不足、载体建设不足、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理论灌输实效性有限等方面的困境。通过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增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正向引导激励,加强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制度衔接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树立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推动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