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塔中采油气管理区6名员工组成的塔中水平1井自主运行班组投入工作,这是塔中采油气管理区统筹推进人力资源整合,推动建成“少人高效、共建共享”的新型采油气管理区的生动写照。
作为油田首个区域资源统筹试点单位,塔中采油气管理区党委认真落实油田基层联合党建现场推进会精神,按照油田党工委区域资源统筹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务实、从严、创新、协同”工作作风,高效整合塔中片区人力、物力和后勤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多方协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共建油田“大家”,实现甲乙方共赢。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人力资源,始于细节,赢在整合。
塔中采油气管理区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为区域资源统筹的关键环节,推行“并、减、转、用”举措,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并”是合并同类业务承包或合并相关岗位,节约人员和费用;“减”是通过提升数智化水平减少工作量,进而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转”是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和岗位系数,引导员工向高价值岗位流动;“用”是用好高技能人才,发挥更大价值。
为推进甲方自主运维塔中第二联合站等站场,管理区抽调16名优秀青年员工进行自主运维培养,通过3个月的强化培训考核,目前已培养了6名主岗、8名副岗,满足独立上岗要求。同时,对于原油气生产技术部划转的9名平均年龄52岁的老员工开启60余项“订单式+体验式+擂台式”培训,并成立了“老骥班组”。目前,他们已经成为场站自主运维的“新”力量。
针对承包商队伍高技能人才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管理区强化各方责任,多举措激活人力资源整合共享新动能。制定承包商技能人才管理细则,聘任首批技能专家6人,落实待遇,压实传帮带、破难题、提质增效任务,营造崇尚技术、尊重技能的浓厚氛围。面对工种细、用人多的问题,激励技术人员“一岗多能”、多干多得。搭建特种人员资源库,对焊工、管工、架子工、防爆电工、起重指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认证和统一管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甲乙方少人高效,让甲乙方共建共享成果落实到基层员工身上,实现员工队伍建设精干高效。
强化物力资源共享 提高整合利用效率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成为油田首个区域资源统筹试点单位后,管理区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高效整合片区物力资源,力争最有效利用。
过去,由于地面施工强度不均衡,没活的时候技术工人闲着,活多的时候又要临时补充人手、机具等,影响生产安全和承包商效益。对此,管理区组织各施工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优先使用塔中片区资源,提高承包商施工组织效率,降低新进人、机风险,确保施工单位施工资源价值最大化。
管理区地面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乐明聪说:“甲乙方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实现了物尽其用,在人力资源、机具资源、物资材料和技术信息等方面实行共享机制。建立特种机具库,对于挖掘机、发电机、移动式高空作业车等待机费用高的特种设备,实行统一价格、协同调配、资源共享。这有助于降低安全管控的难度和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在车辆资源整合共享方面,管理区依托塔中区域共享运行中心调度管理车辆。班车从每周3趟减至每周1趟。领导干部带头拼车,坚持“能拼就拼、应拼尽拼”原则,用车不分职级只看人数。满载5人的车辆,非必要情况下,拼不满4人不予发车。种种措施,大大提升了车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用车成本。
细化后勤资源服务 凝聚各方协作合力
今年,管理区将“落实优秀合作方员工关心关爱计划,增加优秀承包商人才归属感”写入工作报告,坚持实行甲乙方一体化、融合式管理,加强区域协同,实施关停并转,推动甲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稳步推进区域资源统筹试点工作的亮点。
管理区树牢“一家人、一面旗、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后勤资源有效整合。制定前线公寓管理细则,优化公寓住宿资源,合理调配倒班人员房间,调整3家承包商入驻三公寓,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提升承包商员工幸福感,确保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分公司新疆项目部安全管理张智国说:“我们从之前的板房区搬到了现在的公寓,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管理区还专门举行了欢迎会,使我们感受到浓厚的‘家’文化氛围,坚定汇聚塔中、留在塔中、建功塔中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管理区关停接待公寓食堂和消防站食堂,人员就餐由管理区保障,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此外,管理区还协调并完善了办公、网络设施,为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分公司新疆项目部和昆仑物流塔里木运输分公司塔中服务公司设立办公室,促进甲乙方联合党建发挥优势和办公效率提升。
昆仑物流塔里木运输分公司塔中服务公司经理黎仁贵说:“前线集中办公,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能够通过高效对接、积极配合,为油田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