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甲辰龙年除夕,王百一还在课题组忙碌着,而这样忙碌的状态是王百一求学之路的常态。经常陪伴他的,是破晓的微风和凌晨未熄灭的楼道灯。
星辰为引,学以致用勇担当
王百一始终谨记导师刘新华教授的教诲:“我们科研人就是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为解决国家的重大技术问题不断努力”。在导师的带领下,王百一积极关注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规划,在领域内存在短板的环节投入主要科研精力。
王百一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际发明专利5项,以第一发明人及第二发明人身份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在研究生阶段,王百一继续从事空间机器人及智能算法设计的工作,围绕所在领域,在SCI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2021年,王百一以法人的身份注册了公司,目前公司名下已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面向大型粮堆异常信息的聚类分析方法和装置”“螺旋式粮仓温湿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粮堆温度插值预测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响应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改善粮食储存条件,为未来粮食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微光成炬,初心不移志弥坚
王百一的创新创业故事开始于大一,他以负责人身份申报了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导师的带领下,王百一及其团队关注到我国胃肠道检测手段不够完善的现状并展开相关研究。经过努力,团队以磁流变液智能材料为基础,创新设计了一种软体胶囊机器人结构,提出了基于双层对称式磁传感器阵列和非洲秃鹫优化算法的高精度定位控制方法,实现了胶囊机器人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其运动准确性及功能集成度。
该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创并以“优秀”成绩结题。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学军教授评价该项目:“是一次极具创新意义的设计,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可有效提高胃肠道的诊疗效果。”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王百一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对胶囊机器人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和迭代升级。他们携带这个项目参加了众多比赛,并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多个奖项,赢得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机会。
随着项目的不断完善,王百一对于创新的理解也逐渐深化。他逐渐意识到,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他渴望通过创新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实际性的改善。
博雅知行,全面发展向未来
王百一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先后担任孙越崎学院学习部部长、院科技协会主席等职务,在服务中提升自我,体悟责任和担当。
在担任院科技协会主席期间,王百一积极推送各类科研竞赛和大创项目信息,组织了多次科研交流会议和朋辈学术论坛,邀请优秀学子分享科研经验,交流学术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学院上百名学生参与科研比赛。王百一多次利用假期时间,以朋辈讲堂的形式给学习程序语言课程有困难的科协部员进行辅导,培养他们对于程序语言的兴趣以顺利进行课程学习。
星辰为引,博雅知行。从一开始接触科研创新的稚嫩青涩,到如今的自信激扬,王百一始终相信,浩瀚宇宙中的博雅星光总会给他指明前进的方向。(马晓玥 李正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