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成立党建工作室,开辟党建和思政工作新阵地。医学影像学院党委成立了“红影”党建工作室,重点突出“传经验、带团队”“强服务、育品牌”两大职能,为党建创新、互学互促、党带班团、服务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创新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为创新党建模式、优化党组织建设,新成立了科技创新师生党支部和工学专业师生党支部两个实体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工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落实。
学院党委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先后获评“先进党支部”“共产党员示范团队”。
党建引领凝聚人心 携手共建促进发展
医学影像学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2019年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近五年学院教师共获国家级、省级、厅局级及横向课题200余项,获科研经费和教改经费总计近1000万元;获省市级科技奖、教学成果奖共13项;获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科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成功申报省部级教改项目11项,“医工结合‘校+医+企+AI’3+1创智工程”获教育部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28篇。
近五年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学院教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SCI论文220余篇;申请专利2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担任主编、副主编及参与编著的教材18本,专著13部。
近五年引进和培养博士共18名;留学归国学者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增1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1人;新增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新增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1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1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新增1人;四川省卫健委技能名师1人;入选南充市“果州人才”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中华医学会专委会委员及学组委员16人;中国医师协会各分会常务委员及委员9人。
近五年拓展办学资源,新增省外三甲实习医院4个,优质实习企业5个。依托奥泰医疗(成都)高场磁共振脑成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成“奥泰医疗-川北医学院磁共振成像联合实验室”。“川北医学院-上海联影联合创新产业医学工程实践教育培训中心”获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
立德树人守初心 教书育人显成效
坚持“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院党委精心打造了“红影”“学影”“创影”“心影”“趣影”“超影”“悦影”“星影”八大育人平台,通过党团组织引领、学风建设、科创技能比赛、校园文化建设、劳动实践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提升育人实效。
培养科研精神,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近五年学院32名教师带领8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43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申报专利超过20项。
强化“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竞争能力。近五年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科技竞赛,获国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及优秀奖10余项;获省赛一等奖(金奖)15项,二等奖(铜奖)19项,三等及优秀奖近30项。2023年获得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实现了学校在这项竞赛中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今后,医学影像学院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优化学院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效力;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