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族,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天津河东人。现任大港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作业二区注采二组副组长,兼任“冯萌萌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采油工高级技师、集输工技师、中国石油技能专家。曾荣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共青团中央选为石油行业励青春、传精神、塑形象的第一人,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英模说
努力,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对于大港油田众多80后年轻人来讲,冯萌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不到4年时间两次实现用工身份转变,从一名普通一线岗位员工成长为采油、集输“双料”技师、大港油田高级技师,乃至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因为我是采油工/是石油人的后代/当别的孩子牙牙学语时/一座座抽油机成为我识数的启蒙道具/因为我是采油工/不管是骄阳似火亦或是千里冰封/一望无垠的荒原/埋藏的是我立下终生守护的誓言··· ···”这是中国石油版《朗读者》中冯萌萌的一首诗,纯净的声线道出的是对石油事业的深深憧憬和热爱。
盐碱荒滩,是诗和远方的所在;对于石油人,是长情坚守的地方。面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最美家庭”等众多荣誉时,冯萌萌说:“努力,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热爱:骨血里浸透传承的精神
一头浓密的长发卷进工帽,一身难免油污的工服,一双厚底板儿工鞋,采油女工的形象,冯萌萌并不陌生,因为这是父辈的缩影。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有这么一天,自己也变成了像父辈一样的石油人。
2007年7月,冯萌萌一句安慰年迈父母的话语,令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面试、培训,仅3天时间,她脱掉了套裙、高跟鞋,转而穿上红工装、大头鞋,从繁华都市的白领变成了荒郊野外的临时注水泵工。一同分来的同事开始习惯于“稳定”的日子,但冯萌萌的内心对于这样的“稳定”,有种莫名地人生“恐慌”。这一年,冯萌萌25岁。
每天面对着轰鸣的注水泵,清扫着不时掉块墙皮的地面,看着冷不丁钻出来的不知名的小虫子。“两点一线”的既定生活,月薪10倍的落差,未来模糊的前景,冯萌萌内心一片茫然。
一次偶然的培训机会,听着李国凤老师肚子里讲不完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冯萌萌的眼睛越听越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暗暗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有知识懂技能的员工。
术业有专攻,有了决心就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冯萌萌憋着一股子劲从零起步,不认识工具,就挨个试,默默记;实操课没听懂,就把零件拆了一个个组装··· ···晚上回到家,她抱着教材补课,努力追赶。一年间,从跟着师傅看到跟着师傅一起干,再到一个人独立干,她进步神速,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解渴,又报名自学了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本科专业。
笔记越码越高,冯萌萌的技能水平也在突飞猛进。换盘根时,她自创将钩子磨出倒刺,这样掏盘根既省时又省力;加机油时,她找来其他员工打配合,将漏斗抬高留出空隙,防止加油速度过快空气来不及排出,导致机油加注孔堵塞造成机油溢出,这样加机油不仅快还不浪费。她的“智慧”和“勤奋”很快被队长所注意,被推选为采油队唯一一名女工代表参加2009年采油厂青工技术比武,结果她捧回了第三名的奖牌,创造了该队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打铁趁热,同年9月,在大港油田首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冯萌萌以B组选手入围参赛并获得第二名,实现用工身份由“子女工”向“市场化”的转变。这一年,冯萌萌27岁。
2013年,冯萌萌成为母亲刚刚一年,中国石油集输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消息让她做出了参加选拔考核争取竞赛入场券的决定。没有断奶的孩子,让她硬生生塞到婆婆怀中带回老家,临行前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闹,撕扯着外衣角不松手,她狠心脱掉衣服扭头就走。
在备战的90天里,她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为了通过提升操作技巧,以弥补与男选手之间体能上的先天不足,她经常用一个馅饼打发自己的肚子,更多的时间用来做仿真模拟。体能和心理的双重负荷,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胃炎,小米粥喝下都得吐出来。静养,于她而言远没有训练重要。
换阀门操作时,为了增加训练难度,她将流程上每个阀门的盘根都紧得死死的,然后咬紧牙关努力睁着冒着星儿的双眼,双手艰难地半圈半圈倒流程,活动扳手在她手里熟练的上下飞舞,操作完成后老师直竖大拇指说:“萌萌,你真棒!”她只能抿着嘴微笑,就怕一张嘴咬破的牙床流出血沫子来。
奋斗不惧艰难。冯萌萌的胳膊粗了,肩膀厚了,美感少了,力量足了,技能更加游刃有余。最终,在百万石油人的竞技场上,她获得银牌,实现了人生中第二次身份的转变,从“市场化”转为“合同化”,成为大港油田两次转变用工身份第一人。这一年,冯萌萌31岁。
执著:职业追求没有尽头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来简单做时难。从一名零基础的子女工,成长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的采油、集输“双料”技师,冯萌萌付出了很多,而且远没有就此止步。
冯萌萌认为,有作为、令同行佩服的采油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更要勇敢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宏伟的目标。如何实现用最小的工作量产出最多的油和气?如何用尽可能少的人员管理最大面积的井站?深入的思维,让她的知识彻底转动了起来。
迎着“互联网+”的热潮,冯萌萌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反复计算,提出了《关于引进数字化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油厂认可,并最终选择了歧新五站进行数字化油田建设先导试验。针对现场生产设备及工艺情况,冯萌萌和其他技师、骨干一起,提出通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实现站内工艺流程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生产环境自动监测,实现站内危险气体报警、周界报警和视频监控;通过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现站内设备的参数调控、远程启停和联锁保护;通过物联设备信息监控,实现各种自动化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等四个主要需求,并配合采油厂技术部门完成了接转站标准化模块的创建工作。歧新五站“无人值守”先导试验成功后,采油厂在歧新十六站等6座接转站进行复制规模推广,实现了接转站“无人值守”,联合站“少人值守”,并最终形成了“王徐庄模式”。
“1人=2人,5分钟=8小时”,这是“王徐庄”模式扎根老油田结出的丰硕果实。通过井站无人值守、生产数据采集、生产状态实时监控等一系列高科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老油田的应用,岗位员工由280人优化至173人,减少用工38%。人均油气当量从448吨提高到666吨,人均生产能力提升了49%。油水井总井数由230口调整至232口,管井数从0.82口增加至1.34口,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8%。
为了丰富“王徐庄”数字化油田管理内涵,冯萌萌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探索总结了“管井三字经”、参数诊疗结合法、在线数据分析法、生产曲线预判法等10余项数字化班组管理成果,帮助班组员工适应信息传输新常态,多次准确判断并解决现场生产问题,其中仪表传输故障23起,油井故障9起,避免产量损失近150吨,减少经济损失21.55万元,成为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观摩窗口站。
情怀:让荒原变得更美丽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面对油田开发后期的种种难题,冯萌萌使出浑身解数来打造团队、带动创新。
2015年,冯萌萌迎来新收获。这一年,在她的倡议下,作业区技师以她为中心成立了技术创新团队,一方小小的工作室,成为了蓝领建功、孵化科技创新、技能升级的“泉眼”。在她的带领下,技师工作室先后制作出油封扳手、柱塞提拉器、防盗丝堵等专用工具,革新阀座400余件,有效运用到生产现场,解决设备难题5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累计节省材料费、设备修理费450万元。
冯萌萌在不断完善提高自我的前提下,还带动着一群“新生力量”,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阶梯,助其发展腾飞。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她精心编制授课方案,每月进行两次技术课讲解,通过详尽的课件、实物现场讲解,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作原理、熟悉巡检流程、细化岗位应知应会、剖析重点危险点源,全方位提升员工理论和实践水平。她所在的班站,员工持证率、培训率均达到100%,高级工占注采组人数比例63.6%,取双证员工占比例27.3%,多次获得油田公司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油田公司对技师工作室进行升级,升级后的工作室以她名字命名。2019年,“冯萌萌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天津市十大示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一个人虽然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冯萌萌用行动和创新热情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她不仅个人收获了成长,还带动了一批人进步。目前她的工作室成员已经有19人,她所在的作业区技师团队也由2人增加到了9人。
而这个过程,让冯萌萌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一名青年技能教练,连续三年担任采油厂集输工、采油工培训教练,并结合自己的所学以及参赛经验,先后总结出“预学法”“3+1提高法”等教学方法。为保证授课质量,她分析每名选手特点,量身定制提升措施,有效激发参赛选手的积极性。三年来,她累计授课超过500学时,累计培训学员达260人次,撰写《油水井精细化管理》《输油管线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降低注水泵进口管道异常振动的方法》等多篇论文,在国家刊物中与更多同行分享。她的两名徒弟冯亮和王峥嵘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技能比赛金牌,并被评为央企技术能手。
努力:让岗位始终闪着光
冯萌萌的励志事迹,在大港油田家喻户晓。参加全国政协界别协商座谈会、做客中央电视台、入选天津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执委、全国总工会十八大代表的荣誉册,丝毫没有改变她的生活。每天都要完成近60口油水井的巡查检修,近2米的加热炉,两步就能上去,80多斤的盘根盒总成,轻松拿起拆卸、组装。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爬到珠峰山顶,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高山,有一个目标,激励指引着我不断向上、不断前行。”冯萌萌翻越一座一座山,追逐并实现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国工匠,并带领着身边的青年人一起学习进步。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冯萌萌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本专业书籍,虽已成为劳模和技能工匠,她却仍然在实践中不断为自己充电。
“在书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练就本领,然后把学习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硬本领’。”冯萌萌就是这样,她通过不断学习,并拿出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争先的精神,在企业发展上大显身手,在服务发展上施展才华,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发展。
2020年,冯萌萌当起了师傅和徒弟的“双重”角色,她作为师傅宋忠利的“徒弟”和徒弟冯亮的“师傅”,被光荣记录在大港油田优秀师徒名单中。作为采油厂作业区注采二组的组长,她带领的班站也荣誉满满,已经从厂级明星班组,成为了油田公司、天津市的“青年文明号”。
2023年4月4日,在“一杯拜师茶一生师徒情”拜师仪式上,冯萌萌与她的徒弟行拜师礼、敬茶后,携手并肩,续写青蓝之约,一起去收获成长与奋斗的喜悦,一起去感悟拼搏与奉献的快乐。
“在我们身边,能有萌萌姐这样的杰出青年特别自豪,看着她用奋斗诠释年轻的真谛,用奉献定义青春的内涵,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榜样带来的强大力量,也照亮了我们青年人前行的心灵灯塔。”青年员工李竞朗说。“萌萌比以前更忙了,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创新工作室和党小组工作。”基层党支部书记徐世刚说。
“老一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爱国创业精神,在我们身上不仅要传承,更要好好地发扬下去··· ···”
冯萌萌认为自己的身上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怀着对企业的感恩,她希望通过工作和生活中释放的青春正能量,点燃更多石油人的热情。
“做个永远的攀登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冯萌萌家的墙上,一幅书画这样写道。既是期许,也是誓言,她的身影,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展示并引领着其他后来的青年人。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