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欢报道 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我校共有六个项目亮相,展现了学校在能源、冷链等方面取得的新技术、新进展。
由副校长陈冠益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垃圾热化学动力学同步性智选系统”,能够瞬时获取垃圾样本的热化学动力学参数,以此为依据进行智能分选,有效提高垃圾下游能源化利用的效率。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圣春教授和李雪强老师团队研发的“单相浸没液冷服务器一体化机柜”,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省去了数据中心散热中最大的耗能单元—制冷系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副院长常青副教授研发的“两栖多模态搜救机器人”,实现面向任务的最优路径规划和滚动、爬行、飞行三种运动模态的自主切换,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刘兴华高级工程师研发的“种质资源智能干燥及含水量探测系统”,可以精准监控种质资源在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含水量,有效地控制干燥进程,从而显著提升干燥效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工程学院韩建枫副教授研发的“铁路接发列车智能检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运动列车全天候采集数据,并通过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机器触觉、数据挖掘技术对列车进行“实时体检”。胡德计博士研发的“基于I/O路由的制造装备智能互联系统”,通过对传统控制系统的I/O信号的采集、复制和重定向技术,实现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我校师生200余人进行观展,与相关参展高校、企业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