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肝硬化患者李先生来门诊复查,肝弹性值报告6. 7kpa.三年来,他这个指标第一次获得正常。看到这一结果,李先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坦言说,“这三年来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肝脏硬化在进展,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李先生今年48岁,三年前因乏力、食欲减退、尿黄20余天住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入院后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后转门诊访视,继续抗病毒,并加以鳖甲煎丸等中成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肝弹性值通常在16-18kpa之间波动,疗效不甚满意,于是转求中医药治疗。采集四诊信息,中医辨证为积聚病,证属湿热蕴结证。处方为医院内部协定处方-软肝煎。治疗12周后复查,肝硬度值降到11.3kpa;再治疗12周,肝硬度值达到正常。嘱其继续服用整甲煎丸一到两年,巩固疗效,进一步降解肝脏纤维胶原,以期实现肝脏病理改善。
在日常肝病诊疗过程中,遇到这样的病人比比皆是。通过中医治疗,肝纤维化得到极大改善,多数患者都从中获益。如何认识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如何?以下对此进行介绍。
一、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意义
部分乙肝患者都经历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痼三部曲。如何降低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这两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版) 指出,预防肝癌,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重要的二级策略。《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也明确提出,针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抗病毒治疗不能代替抗肝纤维化治疗。
我们经常遇到长期单一接受核苷类似物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仍有部分会发生肝癌。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肝纤维化的检查,必要时需接:受抗肝纤维化治疗。
二、肝纤维化的几个判断方法
1.肝活检:毫无疑问,肝活检是纤维化的金指标,属于有创检查,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接受。无创检查方法包括抽血检查肝纤维四项、结合血小板指标的FIB-4、壳酶蛋白等。
2.无创肝硬度检测:越来越多的医生使用FIBROSCAN或FIBROTOUCH设备对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查评价。肝硬度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是进展还是逆转。由于这项检查属于无创,可以较快获得检查结果,且数据客观、单一,极大的方便了临床研判。
三、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医药保持着传统的优势
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西药上市。近年,羟尼酮药物正在进行1II期临床试验,将给抗肝纤维化治疗带来曙光。而其实,在抗肝纤维化治疗领域,中医药仍保持着传统优势。记载于《伤寒杂病论》中的鳖甲煎丸处方,已有1700多年历史。后世又研发了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几个中成药,在防治肝纤维化、逆转肝硬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的协定处方一一软肝煎, 是根据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和中医药治疗的丰富经验所拟定,临床运用已达四年之久。经统计,总体有效率药73%。本处方的适应人群主要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Child-Pugh A. B患者。
四、有些难治性肝硬化,中医药在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尚需寻求突破
无论是软肝煎还是其他几个中成药,尚无法有完美的疗效,这也说明了肝硬化治疗的复杂性和高难度。部分疗效不佳的病例,主要是肝脏“形体受损”的患者,如肝脏体积缩小、结节性肝硬化、肝裂增宽、有过失代偿(黄疽、腹水)、血细胞减少的脾功能亢进等。
为探索肝硬化治疗的多种路径,我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正在开展古文献研讨学习,研究祖国医学的理论,以图继承创新,攻坚克难,寻找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宗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