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报

一个高考学子心脏康复治疗的故事

2024-07-01     浏览(33)     (0)

文章描述了医务工作者在心脏康复中心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单亲家庭、敏感多疑的青春期女孩的关心和沟通。患者从抗拒检查到积极配合,逐渐适应运动康复的过程。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患者对心脏病的恐惧和困扰,也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信任。

起初接触到这位患者时,我是惊讶的。这是一位十六七岁的高三女孩,她身穿校服,脚穿白色帆布鞋,体形微胖,面带愁容。她找李韧主任开药,仔细一听,才知道她有胸闷、胸痛的老毛病。

再次见到她,是预约做运动心肺试验的检查。她穿着不合身的病号服,斜靠在等候区的椅子上,眼睛从没有离开过手机,问她基本情况,都是一旁的母亲回答,而她不停玩着手机,眉头紧皱,十分不耐烦。周围是一群用着家乡话聊着病情,也聊着各种八卦的大爷大妈,她的沉默如此格格不人。

检查过程繁琐而顺利。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进入负荷运动后不久,她开始拒绝配合。简单来说,运动心肺试验,是通过安全范围内的适量运动来合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所以一般要求都是在适量负荷的基础上做匀速运动。然而,她的速度始终达不到标准,并且呼吸紊乱。我立即抓紧她的手扶稳,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她却一言不语,甚至在她母亲询间时直接凶了回去。由于运动未达到亚极量心率,无法合理评估心肺功能情况。

事情过去了这么久,我仍然记得她走出检查室时不屑一顾的表情,以及那刺耳难听的话:“哼,什么破检查,就踩了半天单车,什么都看不到!”我没有理会这些,并安慰自己:高考学生,心理压力大,小孩子嘛,不懂事也很正常。我深呼吸两下,压制住负面情绪,尽量心平气和地告诉她母亲:“检查做完了,先回病房休息,我们会把报告单送到病房。”

本以为此事已经翻篇,第二天下午我们却再次碰面了。这一次,她是自己一个人前来的。她穿着运动衣裤,说话时手机放在一旁:“昨天没有配合好,李主任说我应该能够做得更好,所以今天再来麻烦姐姐们了。”说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或许是第一次看见她笑,或许是她现在的表现与昨日的愁容焦躁截然不同,我又一次感到惊讶,并告诉她需等待前面的患者做完后才能为她做这次检查,面对逐步加大的负荷,她全力配合,心肺功能合理正常。检查做完,我忍不住夸了她:“很好,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她愉悦地笑起来,双眼发亮,一边擦着额前的汗水,一边说着谢谢。

昨天的她,冷漠、焦躁、我行我素,全然不顾母亲的关心与我们的努力,今天,间隔不到24小时,她变得积极上进,努力配合,全然判若两人。

原来,李主任抽时间专门去病房看了她,与她进行了较深人的沟通。了解到,她是单亲家庭,心性敏感多疑,进入青春期后与母亲日渐疏远,病史已有两年多,近期因为高考临近,夜间睡眠差,饮食不规律,胸闷、胸痛再次发作,前些天在门诊开了药回去,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才不得不住院治疗。

李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我们往往只关注了病,而忽略了人。多询问、多了解、多沟通,总归是好的。”

身医务工作者,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他们遭受着疾病的折磨,承受着日积月累的经济负担,试问,我们又能感悟多少?有为患者设身处地的想过多少?

从事心脏康复,更加让我懂得了沟通的重要,关心关爱的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出击”。从患者走入检查室,我们便开始仔细询问患者基本信息,问症状、病情进展情况,问用药及手术情况,问既往病史,问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是否规律,有无烟酒嗜好,有无熬夜、失眠、打鼾,有无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然后会详细地介绍检查的过程、安全性及必要性。最后会在检查过程中不断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不断地给予安慰和鼓励。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运动过后全身舒坦而惊喜不已,越来越多的家属会追着继续咨询家庭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甚至还有患者已经预约下次复查的具体时间。

自然,也有一些像这个学生一样年轻的患者,因被胸闷、胸痛困扰,时刻担心自己会因心脏猝死而影响到正常工作和学习。但在完成了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心肺运动试验阴性,即不考虑心血管方面疾病),他们终于不再受心脏病的恐惧和困扰。

是的,或许我们医务工作者偶然的一句关心,便给了患者多一份的温暖,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便给患者多了一份战胜病魔的信心。

因为,我们不再只是在机械冷漠地治病,而更多是用心“医人”。

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学生患者,是在中午下班时间的电梯里,她背着书包,提着生活用品,笑容灿烂:“我出院了,医生说没有心脏病、很好,终于可以安心备战高考了。”

我笑容愉说,真心祝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马飞。高考大捷!

初春里。风清云淡,天蓝日暖,望着女孩远去的青春背影,不由感慨,又是一年好时节。

(心脏康复中心  李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