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煤炭行业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对 2023 年度全国煤炭行业集体和个人的集中表彰中,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团委获评“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方向,以提升“三力一度”为工作导向,依托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科技创新,助力推进青年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品牌建设和特色活动中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效果,持续推动学院共青团工作稳中有进开展。
深入开展教育实践
筑牢思想引领根基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思想教育活动为主线、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搭建高素质人才平台,夯实团员青年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思想氛围。扎实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团员青年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增强责任使命。
学院团委充分利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团中央“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平台”、“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以及“智慧团建”平台提供的优质团课资源,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重要论述开展学习,引导团员和青年更加灵活直观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团委依托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让团员和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增进认同。
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巩固思想教育成果
自 2018 年开始,土木学院团委实施“青春向党,筑梦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围绕“实践立德、实践提智、实践健体、实践育美、实践强劳”五育并举的实践育人理念,强化高校、乡镇政府、企业人才培养三方联动,着力打造实践育人品牌项目。该项目在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稿件 100 余篇,宣传视频 5 个,荣获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通讯员、优秀团队等奖项 6 项;辽宁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4 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等奖项 30 余项。
学院烛光志愿者服务队连续两年得到全国高校防艾基金资助,每年开展防艾宣讲、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材料、防艾知识竞赛等活动 50 场,进一步加强了广大青年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常年联合阜新市血站开展献血活动,组织在校师生参与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革新朋辈学业辅导模式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
“甲老师”讲堂是土木工程学院团委重点打造的朋辈学业辅导平台,学院团委每年选聘成绩优秀学生加入学业辅导队伍,已深耕 15年,涵盖学业辅导、骨干培育、学风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思政育人等内容,贯穿学业生涯全过程,达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效果。“甲老师 ”讲 堂特 构建“1-3-5”工 作 体系:“1”是坚持一条主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3”是明确三个目标:一是解决学生学业发展问题,通过传授学习方法,相互促进,丰富朋辈育人的载体;二是提升学生专业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分享和实践,赢得信心、历练成长;三是提升学生获得感和集体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5”是打造五大平台:开放式基础课堂、创新创业精品讲堂、实战模拟考场、“砼学互助”一帮一学堂、专业社会实践殿堂。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助力创新思维培养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重点打造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依托 5 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不断优化训练项目和内容,扩大科技竞赛和科研训练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交流沟通的场所。2023 年,学生团队及个人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 11 项、省级奖励 51项、市校级奖励 120 项。学院学生团队连续四年夺得辽宁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冠军,在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2 项。
注重校园文化育人
提升组织育人温度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将精神文化作为文化体系建设的精髓。重点培育、推出一批具有思想性、主体性、教育性、普及性,又兼具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为广大青年提供丰富多样、又有营养的校园文化“饕餮大餐”,重点打造“我的大学,我的班级”风采展示品牌活动,以团支部为单位,全员参与,为同学们提供展示集体风貌的平台。学院团委倡导健康学习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各项体育赛事精心组织,公平竞赛,每学期开展团支部篮球赛,增进团支部之间的交流沟通,每年在“五四”期间开展团支部趣味运动会,加强团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立足新起点,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将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完善品牌建设,续发扬优良作风,与时俱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活动设计,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