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理工大学报》

扎根热土践初心 薪火相传映长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侧记

2024-06-30     浏览(337)     (3)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汉中启动,各高校项目团队展示了创新成果与创业计划,如智慧农业、纳米硒粉喷雾干燥技术、秦岭生态环保等项目。学生们参观了历史和红色教育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

6 月 20 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下简称“红旅”)活动在汉中盛大启动。来自陕西各高校的青年学子们怀揣奋勇争先的梦想和热情,齐聚汉中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创新逐梦之旅。

此次“红旅”活动由陕西理工大学承办,以“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筑梦青春”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红旅”不仅是一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堂有温度、有深度的国情思政课,青年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青春之自我建设强大之祖国。

在活动现场的宣讲环节,各高校项目团队纷纷亮相,积极展示其创新成果与创业计划。这些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卓越创新风采。

来自陕西理工大学的侯昊团队呈现了“智慧农业与物联网平台”项目,该项目基于 GSM 的无线监测控制系统,让农户仅凭一部手机,便可对目标农作物和家禽的生长环境予以监测和调控,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家禽的健康成长。同时,该项目借助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了对农作物的远程管理,摒弃了传统的农业管理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管理效率,稳定了农户收成。项目负责人物电学院电子 2204 班的侯昊同学表示:“智慧农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平台,实现创新发展,提升农业生成效率与效益,在信息传播、教育、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红色基因的精神理念相契合。”该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助力“三农”——农民富裕、农业繁荣、农村和谐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与力量,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孙佳明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富硒难题,以科技赋能乡村“硒”引力,助力富硒农业大发展。历经 3 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在 100 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结构类似物中筛选出纳米硒稳定剂 PNG1,成功将纳米硒的货架期由10 小时延长至 2 年以上,并推出固态纳米硒粉喷雾干燥技术。如今,该项目已在 4 个省份、13 个地区广泛推广,因地制宜形成多个富硒品牌,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道路,让科技的力量在“硒”望的田野上绽放光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硕团队带来了关于秦岭生态环保的创新项目。他们巧妙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实时大数据分析,成功实现了对秦岭水体、林业、火灾监测等的一体化平台的搭建计划,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为秦岭这一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守护秦岭的生态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视这片大自然的瑰宝,用青春担当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项目负责人说。

西安理工大学的蒋丽华团队展示了“丝路物语,点亮非遗——红色文化与丝路的发扬”项目。该团队利用 3D 打印技术,将红色文化与丝绸之路相关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惊艳的作品,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红色文化更好发展。“我们希望通过 3D 打印方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青春的笔触下绽放新的光彩。”

活动期间,在陕西理工大学的精心组织下,参赛团队先后参观了褒斜栈道、汉中市博物馆、陕西理工大学校史馆、西北联大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聆听历史回响,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此外,学生们还深入乡村,开展大思政课、红色教育、非遗实践等活动,与当地农民交流互动,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各团队负责人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积极投身于红色筑梦实践中,成为祖国未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坚力量。

本次“红旅”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追求梦想的精彩舞台,营造了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为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贡献了一份坚实的力量,助力广大青年学子在创新氛围中成长成才。

(学生记者 王玉妍 赵楚馨 杨颖婷 祖鑫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