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高秋英,母校200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同学们一样属于“零”字班。很荣幸在我本科毕业20周年之际,重返母校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这是母校给我的最大褒奖。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长大校友,向2024届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母校所有培育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诚挚的感谢!
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回荡着接到母校老师电话邀请时的情景。说实话,我有些紧张,不知道分享点什么好。同学们即将毕业,正是踌躇满志、振翅欲飞的时刻。如果说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学业的全面检阅,那么接下来,还有一篇刚刚开题的“人生大论文”,等待着你用一生书写。接下来,我愿以时间为序,分享我从大学走向社会续写“人生大论文”的心路历程。
站在这里,我的思绪被拉回了20多年前。在我初入大学时的开学典礼上,母校用“求实、进取、创业、报国”八个字给我上了一堂记忆犹新的开学第一课。当时的我觉得,“求实、进取”很好理解,但一想到大学生“如何创业”以及“怎样报国”这些人生大问题时,我却有些“懵圈”。还没来得及等我弄懂,扑面而来的各门课程、百米冲刺到图书馆抢占自习座位的大学生活迅速教会了我“成长”。考上本校研究生后,我继续重复单调的求学轨迹,实验室里药剂合成、腐蚀评价,图书馆里查阅书籍、翻译文献,学校机房编程运算、撰写报告,本硕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现在回想,校园里的那些雕塑、石刻,我都还记不住它们的名字,直到毕业那年我才发现,东校区1教和2教之间那几株怒放的樱花才是母校最美的春天。
和大家一样,我的毕业季也面临着就业问题。在导师的推荐下,我争取到一个留校机会。同时,我也收到了中石化西北油田的offer,但工作地点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如何选择?就在两难之际,我想起了那两个萦绕在我心头的“创业”和“报国”人生大问题。我的科研方向“缓蚀剂研究与应用”正是解决油田管道腐蚀急需的专业,我现在去西部更是响应了当时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经过短暂的犹豫,我最终选择到西部去,为了国家能源安全,我把家和事业都安放在了祖国大西北。这些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07年7月油田防腐中心成立,我成为西北油田第一个专门从事腐蚀与防护工作的职工。万事开头难,白天,我跟着师傅跑现场,收集各类生产数据;晚上回到基地,我趴在电脑前分类录入,期间还要到实验室开展腐蚀介质检测、缓蚀剂效果评价,优化调整加注方案,然后再去跑现场、录数据、做实验……我又回到了大学时重复单调的生活轨迹。期间,我也曾向母校的导师和同学诉苦,但一想到我到西北油田“创业报国”的初心,一看到油田管道腐蚀给国家带来的重大损失,我又开始忙碌起来。就这样,三年的时间里,我成为同事心中的“大表姐”,建立了十二大类台账、收集了上百万个数据,掌握了油田管道腐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油田公司领导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数据的重要性,抽调专班,并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高秋英巾帼专家创新工作室”,这更增加了我工作的信心和紧迫感。我和团队一起,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很快摸清了油田腐蚀规律,找到了油田管道腐蚀背后的“大boss”。从此,我和团队像打怪升级一样一路开挂,在历时十年的腐蚀治理攻坚战中,我们研发的防腐技术和顶级装备被院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不仅使西北油田2万公里的管道、4千台容器设备不再受腐蚀穿孔之痛,而且广泛应用于兄弟油田和海外油田,累计创效数十亿元。
2024年,我带领团队研发的“极端苛刻环境油气田腐蚀防护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入选了全球女性科技创新论坛的百项巾帼科技成果,并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置以来,石油石化能源行业获得的第一个该项荣誉。今天回到母校,我可以自豪地说:“亲爱的母校,我没有辜负您的培养,有我的地方就有长大对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想,对我而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学弟学妹们而言,我这里有三点建议:一是心怀“国之大者”,真正把个人事业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二是“求实进取”,刚走向社会还是要面向基层、打好基础、练就基本功,不必好高骛远,不宜急功近利,更不能投机取巧;三是自信自立,不神化他人,不贬损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我想用母校老师曾经送给我的一句话作为结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努力,会在日后的某一刻,突然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师弟师妹们!从明天开始,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长大校友”。衷心祝福你们一路繁花似锦、一生平安幸福,热切期盼你们做“求实、进取、创业、报国”长大精神的时代传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母校添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续写青春无悔的绚丽华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