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基层百姓看病就医条件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院选派的优秀医疗骨干,以多种方式深入基层,如候鸟一般,往返于医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之间。《青岛早报》开设“候鸟医生”专栏,讲述我院医生行走基层的故事,见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变化。
周日清晨六点,天刚擦亮,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心内一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耿强便已备好行装,前往莱西市马连庄中心卫生院,开始他扎根基层的义诊服务。辗转奔波于青岛、莱西、潍坊高密三地,已经成为耿强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挽救更多危重患者生命
2022 年,马连庄中心卫生院成为青岛市市立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2023 年成立青岛市市立医院—马连庄中心卫生院“名医基层工作站”。耿强成为基层工作站的站长,开始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奔波往返 200 度公里,坚持在马连庄中心卫生院坐诊、查房,默默为邻里居民的健康护航。
“每次去都能看二三十个患者,一年下来,我在马连庄中心卫生院接诊有 600 余人。”耿强告诉记者,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当地多数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疗;若遇到急症、重症的患者,也会及时发现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有一次在马连庄中心卫生院查房的时候,遇见一位正在住院的胸痛患者,通过问诊、查体、看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发现这位患者肌钙蛋白升高,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很快确诊。”耿强立即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得到家属同意后迅速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提到这件事,耿强很欣慰:“患者因得到及时治疗,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
“有市立医院的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层百姓的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早稳定,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百姓。”耿强介绍,目前市立医院医联体单位内的基层医院,来了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博士医生”,不仅推动常见病防治普及,也对一些疑难急重疾病的初诊处理更为科学与规范,为重症患者的上转争取了宝贵的诊疗时间,开启了一条规范化的绿色生命通道。
致力于提高基层健康素养
“医生不仅要治好住院的患者,还要把精力放在卫生防病方面去,尤其是在基层要及时向乡民们宣传健康防病知识。”长期在基层行走,耿强意识到还有许多基层百姓没有建立起早预防早治疗的健康意识,不恰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容易造成疾病反复,甚至讳疾忌医导致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量血压、询问病情、看片子、开药方……对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耿强都耐心进行着这一系列程序。除了为老百姓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治疗建议,他也乐于利用走基层的机会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看看当地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和类型,并帮助百姓分析病因和预防管理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常常防不胜防,严重时危及生命。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存在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耿强提醒,如果因为意识薄弱而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很令人遗憾。“年龄过大,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或者平时作息不规律、休息不足的人,都需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坚持每半年体检一次;条件允许的人家中可备测压机、吸氧机等,平时还应多量血压、查血脂血糖,做到早预防、早用药。”他从医生的角度,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当地百姓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比如在饮食上一天不超过 6 克盐,要多喝水,不能不吃早餐,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避免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通过健康宣教,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来改善。”耿强说。
如果有的老年患者不能动,医疗团队就“送医上门”。耿强介绍,青岛市市立医院在马连庄卫生院和高密夷安医院设立的基层名医工作站,都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上门”服务,为不方便走动的患者提供最方便的医疗救治。这些患者在接受团队按时的诊治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耿强这个基层工作站的站长,更准确地说是联络人,他的背后是青岛市市立医院雄厚技术力量的支撑。根据基层需要,组建下沉医护团队和培训师资,建立灵活的志愿服务模式、便捷的双向转诊机制。
短期的义诊毕竟能力有限,关键是要增强基层的医疗能力,使老百姓能够就地接受质量较高的诊疗。“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传帮带’不断提高他们的医术,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这也是耿强心系基层的目标之一。
因此,在市立医院“名医走基层”过程中,除了开展义诊外,医疗团队总会深入当地医院,结合具体病例,手把手地教学。“前壁性心梗会造成心律失常,引发死亡,不要因为患者在术后前几天的状况较好就疏忽大意,到第七八天时要特别小心……”在高密夷安医院坐诊结束后,耿强与科室医生交流,为了更直观地讲授,他与主治大夫一起去查房,检查病因、全流程指导治疗方案。
100 公里以外的高密夷安医院,也是耿强医生业余时间的主战场。作为该院基层名医工作站的联络人,耿强积极与当地医院沟通,解决临床难题,推动建设学科、培养人才,一边坐诊查房,一边临床教学,努力为带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贡献力量。“在当地义诊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很多,回到市立医院后我立即申请和联系中医科邢建伟主任定期去该院坐诊,为当地许多慢性疼痛患者解决了病痛,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耿强说。自 2024 年 1 月高密夷安医院加入市立医院医联体以来,已有 20余名危重患者从高密夷安医院转诊至市立医院,得到有效救治。
基层的两个工作站,从最初的创建,到现在的小有名气,耿强医生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充满了感情。他的工作和生活,如候鸟一样,辗转奔波于青岛、莱西和高密之间。这样的累和忙碌,让他充满了成就感。“我是一名心内科的青年医生,通过这几年基层医疗的工作,我越发地感受到,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在于基层和中青年医师。也深切认识到大型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生所承担的使命: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社会责任的担当。”
(内容来源于观海新闻 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