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建筑通讯》

《超越之根》
——筑梦冬奥“建”证使命

作者:■文/闻江  胡本知    
2024-07-11    

局承建国家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夜景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主标志塔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产生金牌全部在局参建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颁发


中国式的浪漫,中国式的胸怀,中国式的温柔!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大气、大爱成为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意义,而在冬奥场馆建设的背后,是二局人砥砺奋斗的足迹......

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国也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永远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者,那面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永远屹立不倒!

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家建设的二局与奥运的结缘正始于1990年亚运会的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这个一直有 “神坛”之称的 先农坛,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世界冠军;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盛大开幕的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及首金诞生地———奥运射击馆;再到2022 年高效建设的诸多冬奥工程。一代又一代的二局建设者用双手和智慧筑起座座奥运场馆,向世界展示华夏大国的风采。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广场,毗邻鸟巢和水立方的国家体育馆,历经夏季奥运会的光辉,2022年2月冬奥盛会的火炬再次将其点燃!

2018年12月,国家体育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本次改造除了对主馆改建以外还要扩建一个训练场馆。结构建筑以“中国折扇”造型为设计元素,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承的大跨楼盖结构,与原国家体育馆结构屋面实现无缝衔接。

在最初的设计里,为充分呈现冬奥会的冰雪元素,增加的外幕墙由冰花状压花玻璃组成,采用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也就是需要将一块块重达700多公斤的压花玻璃拼装为“冰堡”的外衣,在灯光配合下,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冰堡效果。可天不随人意,10毫米厚的压花玻璃全国仅一家厂家能制作,受疫情影响,产量大大降低,如不尽快处理,将严重耽误工期。

困难阻挡不了奋进者的步伐。为了寻找替代品,项目经理蔡云贺带领团队精钻深研,历经百余次测算与实验,最终决定采用三层玻璃两夹胶设计,代替掉10毫米的压花。创新的设计方案既节省了130万元的生产成本,又赢得了甲方、设计院、奥组委三方的认可。同时,在场馆内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大胆创新,尝试用设备代替人工复合材料,将原有场馆管线复核的时间整体缩短20天,并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效地将BIM技术与施工结合,没有造成返工、窝工现象,避免了材料、人工费的浪费,还大胆提出了节约成本450万元攻坚计划,形成了“科学引领、重点突破、创新创效、攻坚克难”常态化管理机制,为冬奥场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幕墙变更实现后,不仅解决了材料供给的难题,还更好地实现了国家体育馆如梦如幻的“冰砖”肌理效果。夜晚,奥林匹克广场流光溢彩、灯火辉煌,国家体育馆宛如一座冰雕城堡一样美轮美奂。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耽误不起”不是口号而已,冬奥建设者们常年与星辰为伴,与月光为友,却从无怨言,因为大家早已把服务奥运的坚定信念,深深的刻入到了骨子里。

2021年1月28日,国家体育馆成功完成首次制冰!国家体育馆的改造建设不仅为冬奥赛事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体育馆提供了更多可能,一个以“体育+文化+科技”的创新整合的国家体育馆即将呈现。

冬奥会开幕正值春节期间,团队成员们毫无怨言坚守一线、闭环管理,为了圆满完成冬奥会的赛时保障任务,项目成立3大保障小组,分别由突击队骨干担任小组长,分设22支专业保障团队,组织93名保障人员轮查值守。

2022年的除夕夜,场馆即将正式进入比赛阶段。“媳妇!我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我要在场馆保障冬奥,照顾好自己啊。”“闺女,看,爸爸跟冰墩墩合影啦!”“儿子,替我照顾好妈妈!”一句句坚定的话语,展现的尽是自豪与责任。

项目完成后,团队收到了来自奥组委的一封感谢信。“国家体育馆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45场冰球、残奥冰球比赛和256场官方训练保障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冰联、国际残奥冰联和北京冬奥组委及各国运动员、官员的高度赞扬。”从项目开工到竣工,他们主动承担过程中各类急、难、险、重、新的任务并圆满完成,尽显新时代青年风貌,并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一起向未来,是从先农坛体育场到国开行总部,不断为首都打造精品工程;

一起向未来,是从城乡贸易中心到西单文化广场,持续市民增添民生福;

一起向未来,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再到大兴国际机场,为世界展示着大美首都!

就这样,二局人沿着前辈的足迹,以滴滴汗水将奥运精神镌刻于心,以步步脚印助力祖国向世界展现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