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3年不平凡历程,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作为一名党员,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前,学校正处于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爬坡过坎期,没有半点可以停下来歇歇脚的工夫,必须以冲刺的姿态,用实干加创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党的生日献礼!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况。
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创新,凝练形成了“党委筑‘阡陌’、支部建‘良田’、党员躬耕‘结硕果’”党建工作模式,把教师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建在团队上,管理服务支部建在科室上,学生支部建在专业上,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双带头人”全覆盖。
近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协同全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对标对表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任务书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监测指标,依托现有优势,加强调研论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组建一流学术创新团队,立足学科前沿和生产技术关键瓶颈进行重点攻关。学科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学学科ESI排名位居全球0.922‰(2024年5月),最新一期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农林学科稳居全球200强。在人才引育方面,新增国家优青、神农青年英才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6人。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在Cell、NaturePlants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篇,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农业主推品种和技术8项。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新增智慧农业、生物育种专业,获批省级一流课程8门。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4项。依托乡村振兴驿站,创建“自找苦吃厚植爱农情怀”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两个报告,在产区完成毕业汇报。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建成CIM鄄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出国交流学习项目,选派23名优秀本科生赴美国、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交流学习。
但是,目前作物学学科在领军人才、平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还不突出。在学校党委和“811”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定好位、挑大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作物学“大平台、大团队、大人才、大项目、大成果、大影响”建设;立足国内、放眼国际,进一步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加强产学研有机融合,凝练优势特色,力争在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服务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建设。全院师生将继续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以决战决胜的斗争精神,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建好建成作物学一流学科,为建设科技强国、农业强国贡献山农智慧。
我坚信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一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