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千里广大 羽翼飞扬

——致2024届毕业生

2024-06-27     浏览(73)     (0)

开川外门,见山外山。当我们今天再讲起这句川外人耳熟能详的话,与初进川外时相比,已是不同的心境。初次推开川外的门,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之旅更上一层楼,歌乐青山向我们敞开怀抱,梯坎与山坡、密林与山风编织成了校园生活的背景,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在这一方山城水土中交融流动。“高塔巴别未建成,人间从此需象胥”,我们在川外,触碰到世界文明的璀璨弧光。

如今,我们即将推门而去,从歌乐山向外尽情远眺吧,在山的那边,还有更多风景正好的高山,正等着少年们踏足游历。历经过在川外的研习,我们已经能够以语言为翅膀,越过国家和民族的边界,联结五湖四海的人,将世界的风光尽收眼底。去经历,去思考,去行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在川外的生活,也是在重庆的生活。重庆是一座生长在大江大河之上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城市气质。经过漫长岁月洗礼,如今仍立于江河之上的码头,见证一代又一代重庆子民从这里出发,勇敢踏上向外探索的征途。

江水拍打沿岸,我仿佛还能听见川江号子的回响。红岩精神拧成最坚韧的纤绳,拉动这座重庆城,从历史走向今天。在这座英雄之城生活久了,很难不被它的气质感染,我的性格和口味,已经变得如同重庆的夏天那样热辣滚烫。

在重庆,在川外,我们对“行千里,致广大”的城市人文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志向登高望远,致广大而尽精微。从江河出发,从码头出发,连通更广阔的天地,是写在这片土地上的重庆本色;从川外出发,开放胸怀和眼界,拥抱世界的千里广大,是烙印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川外精神。热辣、勇敢、坚毅、勤劳、有担当,是这座城市送给每个川外人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即将从这里出发,去拥抱离开校园的下一种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在川外铺开的故事,也即将收进记忆的抽屉里。年华流转,歌乐山的一草一木,枯荣依旧循环不停,但我们学生时代这几年的种种,今后只能在梦境中重演。今天,趁它们还未褪为回忆里的符号,就让我们的感官再一次感知它们的光影、轮廓、气息、味道与触感吧。

也许在几年后的某个傍晚,我们看到落日从高楼的缝隙间经过时,会忽然闪回到初入校园的那个夏天,我们三五成群地踩过三花路地上斑驳的阳光,任凭热风吹过你我的脸庞,也任凭它缓缓翻开我们的故事。又或是在我们被某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逼停时,看见雨水在地面一遍遍冲刷,一如它曾从彩云梯跳动而下。

也许在我们品尝到异国他乡的美食,将新奇的味道送入口中时,反而会有些想念那碗在歌乐山脚嗦过的紫薇堂米线,热辣的调味让鼻尖渗出点点汗珠,回忆也就分了一些,给味蕾记住。

也许我们在未来与新认识的朋友、同事和伙伴相谈甚欢时,回头间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的红点,又能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头像,留言间满是熟悉的语气。那些曾在校园相伴左右的人儿,我们曾一起参与校园活动和比赛,选过同一门课,吃过同一桌饭,喝过同一瓶酒,也就拥有彼此同在的岁月。

也许我们会在某一个明天,遇到新的难题和挑战,那就试着回想一下,亲爱的老师们曾经谆谆教诲的言语,是如何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在学海中指出清晰的方向。我们曾翻过的书页、写过的纸张、沉淀的思想,一定会在某个时刻,释放出它们的力量,当然,也是属于你我的力量。我们曾翻过的书页、写过的纸张、沉淀的思想,一定会在某个时刻,释放出它们的力量,当然,也是属于你我的力量。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看看坐在身边的TA,尝试拥抱彼此,因为今日一别,来日也只能是来日了。

也许,未来还有很多种也许,我们即将迈上各自的道路,开启知与行的新篇章。亲爱的朋友们,有关川外的故事,就要在这里画上句点了,面对别离,你我的心中难免充斥着不舍与唏嘘,但一如世间其它美好的事物,有限,造就它的珍贵。

就此告别吧,把我们的限定川外回忆,留在时间的长河里,冲刷出美丽的形状。而各自奔赴的我们,一定会像这片宇宙,正是因为星辰四处散落,才得以造就千百种璀璨。

再见了,川外。明天就要起航,

以川外之名,准备好张开语翼了吗?

行千里,致广大,
      希望你,希望我,都能飞往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