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认真落实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6月在校内组织开展了两场艺术成果展,旨在展示学校在美育方面的成果,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6月6日,通识教学部在知仁楼、知德楼前举办第九届公共艺术课成果展。此次成果展以“美育浸润心灵艺术涵养生活”为主题,旨在践行美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与精神滋养的理念,使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启迪思考,丰富情感,提升生活品质,强化在美育中融合思想价值引领,探索“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展品涵盖书法、绘画、摄影、数字音乐、仪容仪表展示等多种形式,共计展出作品164件。
成果展分作品呈示和互动体验两个模块。作品呈示区主要有三个主题:文化自信、生活轨迹和未来展望。文化自信板块通过书法作品展示,培养文化自信;生活轨迹板块通过摄影作品,记录与呈现日常生活的美学瞬间;未来展望板块展示数字艺术与新媒体作品,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未来图景。参展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创意与心血,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学生们在公共艺术课程中所学到的技艺,更能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互动体验区包括书法体验区、绘画体验区和音乐体验区。学生们在笔墨挥舞间,感受着传统书法的意境和情感;点染勾画中,尝试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构图,发觉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刷二维码,欣赏同学们演唱的歌曲或自己现场献歌。
在展览现场,师生们纷纷驻足欣赏,对学生们的作品赞不绝口,他们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高超技艺,更传达了他们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展览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为推动公共艺术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月19日—21日,人文艺术学院开展“行在美育之路”艺术系专业教学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学生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艺术实践中的丰硕成果。本次教学成果展汇聚了来自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包括写生速写、创意绘画、摄影、室内空间设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该次展览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与才华的肯定,也展现了艺术系教育教学的卓越成效。近年来,艺术系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引导他们在设计探索和艺术创作中不断突破自我。
院长苏永乐对举办成果展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美育既是育人,亦是育己”,要把“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艺铸魂”落实在“五育并举”大格局之中,与美同行,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他强调美育不仅是通识课程,各专业也应当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协同发力,共同奏响学校的美育之歌。
学校两场艺术成果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和创新美育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