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大青年,他胸怀家国,渴望用知识报效国家;他脚踏实地,在科学的海洋里孜孜以求;他积极投身实践,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一往无前的精神面貌!他就是2024宁波大学第三届“十佳研究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届研究生毕业生王宣轶。
耐住寂寞 守得花开
作为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得主,“十佳研究生”等诸多荣誉的获得者,王宣轶的学习心得是耐住寂寞、守得花开。集成电路专业难、概念生涩难懂,老师上课偏向于讲模型和知识点,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的课后实践下功夫,把生硬的知识点融合为自己的理解。王宣轶每一节课都坐前排,用心听讲。他认为,学习不能懒,能拿纸和笔记的不要用脑子,因为会忘;能今天完成的不要拖到明天,因为会有新的任务。他坚持每天弄懂一个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诸多的荣誉为他的三年硕士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宣轶还记得,两年前他偶然看到了“十佳研究生”官微推送候选人,师兄师姐的耀眼事迹深深触动了他。于是,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萌芽。之后两年,他努力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申报项目,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并作为班级干部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服务,努力在多方面提升自己,两年后,他终于如愿成为“十佳研究生”中的光荣一员。
家国责任 青年情怀
“身为青年学生,就一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王宣轶本科时学的通信工程,考研时正值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被美国封锁并限制技术,考虑到国家相关人才的短缺,他决定报考集成电路专业。他说:“我国的集成电路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比如模拟IC领域,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是被像德州仪器、ADI等欧美巨头瓜分”,爱国责任与青年热情激励着他投身集成电路工程,他的理想是提升中国技术提升,让中国占据市场更多的话语权,以青年之热情点燃国家科技火炬,以一代代IC人的不断努力,逐步完成芯片的国产替代!
他深知科研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想在科研的这块“木板上”钉上自己这颗钉子,就要不断地善于挤和善于钻。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尝试,最终取得了佳绩。目前他已参与发表SCI论文三篇,荣获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学术之星”银奖,并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之际他收到了众多offer,其中不乏国内领军企业提供的高薪职位。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加入国内一家模拟芯片设计企业担任工程师,他希望能在国内的半导体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祖国的半导体领域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责任不是政治书上轻飘飘的字眼,而是一颗赤诚的青年之心。作为一名党龄5年的党员,王宣轶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故乡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的事迹伴他度过了整个童年。他主动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为爱发电,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践团队先后八次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考察,期望为智慧农村、智慧农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用汗水和努力让青春之花绽放,不负韶华,不负流光!
(童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