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济南职业学院 - 《济南职业学院报》

践初心 执恒心 传匠心

——探寻济职“国赛双金”背后的故事

作者:宣传处  王美慧    
2023-12-20     浏览(50)     (0)

摘要:本文介绍了济南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郭胜男和李仙团队在2023年全国职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的背后故事。她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团结合作,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登上了全国级别最高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技舞台的顶峰。

2023年12月4日,2023全国职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拟获奖项目名单公示,“济南职业学院”两次出现在一-等奖获奖公示名单上,获奖的两个团队正是学前教育学院的郭胜男团队和李仙团队,这也是学院首次在大赛中一个二级学院同时斩获两个一等奖。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这两个团队也不例外。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并了解她们“登顶”国赛背后的故事吧!

不惧困难,勇攀高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备赛过程中, 两个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并未阻挡她们前进的脚步。诸如,像李仙和王诗涵这样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需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摸索。而这些时间从何而来?或是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或是无数个熬夜奋战的夜晚。她
们通过,上网搜索查找资料、反复听网课来填补自己未知的领域,但她们并未把这当成负担,反而看作是一种磨练、一种成长的过程。

这是一条“披荆斩棘”且“不可后退”的竞赛之路。“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决赛,比赛战线非常长。在这期间,整个团队经历了成员们先后生病累倒,家中的孩子老人住院等各种情况。”团队教师张潺说。面对这些困难,她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不断地平衡家庭与大赛之间的关系,始终把比赛放在第一位。

面对大赛变化多、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要想成功从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突破常规思维,否则会难以踏进国赛的大门]甚至止步省赛决赛。如郭胜男团队的参赛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一开始她们将重点放在了“音乐鉴赏”上,着眼于“吹拉弹唱”等方面。但省赛过后,经过对文件的解读和对作品的深人研究,她们转换了思路,将重点放在了“文化”二字上,开始深挖并关注音乐背后的文化。这不仅是教学观念上的创新,使参赛项目更加符合大赛的要求,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入阐述的积极响应。

久久为功,人人出彩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和努力。近700个日日夜夜,她们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不断打磨课程设计,优化修改,只为能在赛场上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暑假期间,我们也是在加班中度过的。这期间,我们团队里有了‘第五位成员”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宁笑着说道,“她们可是睡过晚上八九点钟院长办公室的成员。”这神秘的第五位成员是谁?没错,正是她们的孩子。大家在学校加班,孩子旁听妈妈讲课已成为暑假的常态,孩子们开玩笑地说他们也是“小大学生”了。

2023年的中秋节,临近国赛,整个团队都充满了紧迫感。为了更好地准备比赛,大家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圆,一直跟随录课的学生们,也主动放弃回家的机会,和老师们一起在校奋战。就这样,大家在学校开启了封闭式训练的模式一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相约聚首的每一次工作,她们总会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参赛稿件的内容,不断优化每一页PPT里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张图,几百页的教案,模板改了20多遍,实施报告也改了将近百遍,无数次排练讲课的过程中“吹毛求疵”般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挖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反复磨课;深人企业,走进幼儿园参观学习,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为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贯彻“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发展需要”的理念,李仙团队最终将参赛项目确定为《幼儿园智慧区域环境创设》,这个项目中的多功能智慧平台可以更科学有效地观察到每个孩子在每个区域环境中活动的时长以及深度和浅度睡眠情况,从而为家长、学校提供一线真实的数据,提升幼儿园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李仙团队的初衷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在活动区域的亲密值和热力值高低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掌握幼儿园智慧区域的管理模式,从而为他们将来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校赛到省赛,国赛遴选、国赛网络初评、再到国赛决赛,一路走来,虽步步惊心,但通过每个人的努力,终于登上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全国级别最高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技舞台的顶峰。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在比赛过程中,郭胜男团队里的成员各有所长,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作为团队负责人,郭胜男的优势就是韧性非常强,并且作为负责人,她也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整个比赛中的各种困难,带领大家勇敢面对压力.笑迎各种挑战,大家都称她为“快乐因子”;左媛媛则被大家称为“最强大脑”,她拥有良好的文字组织和编辑能力,因此她负责整理一些执教政策和汇总大家的“奇思妙想”,从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教案和实施报告;王诗涵身上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她具有开创精神,并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她负责信息化素材的收集。陈宁则能够将学校平台的力量与整个团队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如果说坚持是这次比赛制胜的法宝,那么团结便是整个参赛队伍的灵魂。李仙团队的优势是团结性强,彼此非常信任。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她们没有互相抱怨,而是迅速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成绩的取得更加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鼎
力支持。“非常感谢苏书记、尹院长和蒋院长等院领导的支持,出征前书记为我们解疑答惑,加袖鼓气,院长在比赛前一天的凌晨还在帮我们完善教案,让我记忆尤深”陈宁感动地说。

分耕耘,一分收获

锋从磨砺出,功自实践来。李仙团队的窦丽丽和张潺两位老师表示,在备赛过程中,她们多次前往幼儿园和企业学习,接触到很多新技术、新标准,了解并学习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平台一幼儿园的 多功能智慧平台,从而为以后培养出更多贴合岗位需求的学生奠定了基础;“作为青年教师,我感觉自身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对教学的理解更深刻了,能够将比赛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课堂应用中来,提高了自己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李仙这样表示。“比赛中,我们有幸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指导,使得我对大赛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如何将大赛成果转化到课堂中来也更清晰了。”胡志红说。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团队成员们看来,首先,通过比赛她们能够更好地将相关课程融合在一起,并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其次,备赛过程增进了与同事们的交流,提升了从事这份职业的愉悦感;最后,比赛也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坚定了她们始终跟随学院党委勇毅前行的信心。

正如陈宁所说,这次比赛不仅鼓舞了教师通过比赛深挖课程的内涵建设和先进的教学资源,更向外界传达了“志存高远,奋勇争先”的济职精神,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院新一轮“双高”创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伴着办公室的通明灯火,见证了老师们破茧成堞、突破自我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她们用“初心”践行着自己的职业理想,用“恒心”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用“匠心”传承着职业教育的育人精神。

心有花田半亩,藏于世俗人间。春风化雨,以文育人,助力新时代卓越幼师成长,济职学前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