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赵一曼前辈!”新时代学生扮演者、2023级文学院的郭雅儒在看到来者时激动地说道,“日本人对您用尽了酷刑,您依旧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扮演者听着这位新时代女学生略带哭腔的陈述,缓慢踱步,话音温柔却铿锵有力:“因为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是反满抗日!”这一幕使得现场观众、2023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关闪闪久久不能忘怀。
为讲述革命先辈的先进故事,发扬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我校教务处主办,文学院、大学生朗诵艺术团以及播音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美育文化节红色经典演诵专场活动于6月 1日在帕瓦罗蒂音乐厅举行。“我们将‘演’融入朗诵,通过情景朗诵的方式重现战争年代前辈们的信仰,让同学们切身感受红色精神。”活动负责人、2021级文学院的任志航介绍道。
灯光照射在何处,演员需要走到哪个位置,对于这些细节任志航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与打磨。“已至凌晨,很多人难掩疲倦,但大家没有怨言,依然全神贯注。”任志航欣慰道。台前的功夫下足,幕后的工作也须到位。仅是发给观众的节目单,就前前后后经过了十一次修改。“我们对于一些用词反复权衡,直到晚会前一天晚上才最终敲定。”任志航感慨道。正是对每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才最终呈现出这样一场精彩的晚会。
万水千山友,一颗热忱心。“很多同学是因志之所趋而汇聚在此,每个人的朗诵功底不尽相同,加上大家彼此并不熟悉,开始时磨合得十分艰难。”郭雅儒说道。好在从三月至今,无数个夜晚的排练让演员们逐渐形成默契。一天繁重的学业结束,演员们还要开始晚上的“功课”,反复练习台词,常常在十一二点才戴月而归。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在奔赴同一个远方时也结下难忘的情谊。
郭雅儒参演的节目《我此番赴死》中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发生在赵一曼与其子陈掖贤之间。“扮演陈掖贤的同学身形健硕,当他上台喊出一声‘妈妈’时,这样的反差感引得一阵大笑。”郭雅儒回忆道。但在后续的情节展示中,观众已经被赵一曼的勇敢与大义深深打动,场下再也不见笑声,只有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望向台上。
“最初时间紧任务重,我在排练和学习之间又难以兼顾,感到非常迷茫。”郭雅儒回忆道。彼时倾诉给母亲的牢骚滔滔不息,但始终让她铭记在心的却是母亲的一句安慰——做三四月的事,在五六月自有答案。当聚光灯打在脸上,台下无数目光注视,郭雅儒的答案呼之欲出——让革命先烈再一次活在人们心中,这便是一切付出的价值。
演员们极强的台词功底以及感情充沛的朗诵给了关闪闪以极大的震撼。“演员们不断变换着表演节奏,有时声音悲戚,有时又慷慨激昂,他们对于革命前辈的演绎使我很受震撼。”关闪闪动容道。有起有伏的情节以及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得前辈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跨越时空重现在新时代的青年面前。
忆往昔岁月峥嵘,润今朝青年心灵。“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再次重现红色故事,演绎拥有纯粹理想的革命党人,以红色 ‘美’育人。”任志航总结道。“美”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一场表演、一次活动很难完全涵盖,任志航希望未来的美育文化节能有更丰富的展演内容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