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以“新”念为帆筑梦未来

作者:张  辉  杨丹丹    
2024-06-30     浏览(105)     (30)

该文章介绍了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主办,我校招生就业处协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决赛暨颁奖典礼,展示了一个项目团队的经历和获奖过程,讲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们通过努力和合作,成功推进了项目的发展,并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图

“我们愿倾尽满腔热忱,共同守护这趟奔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随着路演结束语的激昂述说,校决赛特等奖获奖团队成员之一、2023级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穆森燕面带笑容走至舞台中央。她缓缓俯下脊背,右手在空中划过一道弧度后轻盈地搭于胸前,动作流畅自信,尽显大家风范。紧接着,观众们的掌声便热烈响起,纷纷为穆森燕的精彩表现喝彩。

为激发青年创新精神,深化高校的素质教育,6月16日,由我校招生就业处主办,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决赛暨颁奖典礼(简称“校决赛”)于物理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相较于往年,本次比赛特邀了国赛评委,并适当延长赛事时间,以便评委们可以为参赛项目提供更为中肯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比赛负责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付康康介绍道。

参赛项目 “美育润疆”凭借线上和线下的推广模式,成功打造出一列跨越三千公里的双向文化列车。其团队成员引领新疆学子聚焦中原文化,并带领河南学子走进西部文明。穆森燕回想首场直播的经历:“屏幕上滚动着许多新疆学生们的留言,他们有分享各自家乡的地域风采,也有表达对中原文化的看法。”此次体验让穆森燕认识到民族文化认同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她持续推进该项目的决心。

尽管大家因学业任务较多,会时常奋战至深夜来打磨参赛材料,但正是这种朝着共同理想迈进的姿态令穆森燕倍感欣喜与满足。新疆学生们有寄来真挚的感谢信,以及对项目成员流露出深深思念的视频,“每每重温这些珍贵的瞬间,我便觉得项目的开展很有意义,想继续将这份双向互通的爱传递得更远。”穆森燕满怀希望地说。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等奖获得者、“智轴安行——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出行”项目负责人、2022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吴佳宁及其团队花费了三个月研究数据库处理的相关重要算法,但仍没有丝毫进展。当项目成员们产生放弃的念头时,吴佳宁及时采取了措施:“我一对一地安慰成员们的情绪,并带着大家逐步整理思路。”队长的带领使得成员们最终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

“项目是我们实打实做出来的,所以我足够了解这个项目的每一部分。”吴佳宁认真地说道。正是对项目拥有较高的熟悉度,才使得吴佳宁在讲解 PPT时有着清晰的逻辑,以自信之姿侃侃而谈。在团队成员们的齐心协力以及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吴佳宁团队在路演、答辩环节都表现优异。

然而评委老师在答辩环节提出的问题也让吴佳宁开始反思自己:“可能由于我的讲解不够通俗易懂,导致非理工科专业的评委老师对我们的项目产生疑惑。”在详细回答了评委老师的问题后,吴佳宁决定在接下来的省赛中完善自己的讲解方式,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讲述项目的技术原理,尽力让其他领域的评委也能够清晰地了解该项目。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创新不仅仅是科技思维的突破,也是对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本次参赛的同学们无一不以创新思维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上,青年们正紧握接力棒,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付康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