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省安岳县作家协会 - 普州文学

贾岛传奇

作者:陈福良(四川安岳)    
2024-06-30     浏览(22)     (0)

刘员外家大小姐,皆因孤高傲慢,天下俊男,无一入目,年近不惑,仍是处子。然琴棋诗画,花颜月貌,不输华年。

一日,因友人引荐,贾岛莅临刘府,却与大小姐一见如故,便以诗为介,相通心灵。刘员外夫妇闻之大喜,遂使为夫妻。这真是:

 

天地有贾岛,福禄三年期。

花甲走鸿运,六十遇娇妻。

姻缘前生定,夫妻来世依。

佛缘系终身,红尘遂点滴。

 

却说贾岛夫妇,恩爱有加,如胶似漆,三载如新,贫富无悔。每晨,刘氏醒来,首闻之声,便是夫君诵经之声。夫君卯初起床,辰初用膳,如铁定律,从未左右。今晨何故?悄无声息。刘氏睁开眼睛,天已大明。她侧过脸去看看夫君,夫君却仍在酣睡。她惊诧道:“夫君,该起床了。哎,怎的贱妾也睡过头了?”

贾岛被夫人叫醒,睁眼四顾,一轱辘坐起。但觉恶心作呕,天旋地转,“啪嗒”一声倒在床上。

刘氏刚下床,忽闻身后怪异之声,急回过头来。见夫君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她看到夫君清瘦的脸庞上深陷的眼窝,心里一阵剧痛和恐惧。她急忙把夫君扶将起来,靠在自己胳膊弯里。哭道:“夫君!怎了?”

“夫人,我恐不行了。”贾岛有气无力地回答。

“夫君,别吓贱妾啊!”

“夫人,我去了倒省心,只是放心不下你啊。”

“夫君长期吃素身体虚,休言丧心话儿,我去给你做碗鸡蛋羹来。”

“我心向佛,与荤无缘,倒是苦了你了。”

刘氏让贾岛躺下,给他盖好被子,来到灶房。她扫视一下灶房,然后翻箱倒柜,找到两只鸡蛋,三枚核桃。她砸开桃壳,取仁捣碎,和鸡蛋一起搅匀,蒸了一碗鸡蛋羹。

贾岛吃了蛋羹和大米粥,感觉精神好一些,就来到神龛前坐定,准备补修早上的诵课,忽见昨夜值守粮仓的兵役前来禀报:“司仓参军大人,昨晚拿住一个盗粮贼,请大人发落。”

贾岛一听,立即起身,却因双腿麻木,险些摔倒,又跌坐了下去。夫人立即上前将贾岛扶起来。

贾岛定了定神,道:“快快扶我去公堂。”

须臾,盗贼被押上公堂。

“尔为何方人氏?”贾岛厉声问道。

“禀大人,小民万寿山人。”盗贼慌忙回答。

“因何为盗?”

“家中无粮,亦无银两。”

“怎就无粮?”

“禀大人,小民每年把东家的租子交了,所剩无几。现在家里早已断粮,山上的粮食还没成熟,青黄不接,揭不开锅啊。”

贾岛看看盗贼,心想:此等盗贼,本应送交普州府衙,但看他衣衫褴褛,一副饥饿模样,不如去他家看个究竟,再做打算。故吩咐杂役曰:“备轿,老夫要去盗贼家里,验其言语虚实。”

贾岛一行人来到万寿山,看到盗贼家茅草房歪歪斜斜,进屋一看,屋里除却农耕用具,无一样入眼的东西。一家大小人丁有八,个个枯瘦如柴,衣不蔽体。再看粮柜,空空如也。贾岛心里一酸,满眼含泪,便从袖袋里摸出两块银子,递与盗贼,轻言细语地说:“去买些口粮,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

盗贼一家,跪拜谢恩不提。

却说贾岛回到家中,虽是乘轿往来,仍觉筋疲力尽,便就和衣躺在床上歇息。心里想道:吾乃粮仓总管,种粮的百姓却无饭吃,这是何道理?想着想着,却见一个小娘子挑着一担柴火向他走来。小娘子中等个儿,一身蓝色紧身装束,健壮的身体举着一个圆圆的脸儿,眼睛不停地忽闪亮光。

“小娘子,打柴火辛苦吗?”贾岛忍不住问道。

“拾柴荒野,山道崎岖,但可享自在之乐,休言辛苦!”

说话间,小娘子的身影悄然消失在林荫道里。

贾岛面向林荫道喊道:“小娘子,山路坎坷,别摔倒了。”

“多谢师傅惦记。”

贾岛听到小娘子萦绕林间的声音,因道:“吾虽小吏,但承皇恩,怎谓师傅矣?”

小娘子的脸儿又在林荫道里露出,诡谲笑曰:“吾见汝就一和尚也。”。

贾岛听罢,眉头一皱,扭头环视,发现自己正站立在一座峻岭之腰。他低头看看山下,山下草木茵茵,鸡鸣狗吠,生机勃勃。再望山上,黑压压,阴森森,好似豺狼虎豹出没的地方。突然,一股冷风袭来,心生恐惧,立即合掌于胸前,口中念道:“阿弥陀佛”。不多时,来到一片草坪,他看见一棵参天古柏,树旁站着一位老者,迎风屹立,须眉银白,眼光如电,雄健威严。贾岛揉揉眼睛,方才看得清来,兴奋地喊道:

“师傅,原来是你,你怎在这里?”

“徒儿,为师寻汝多年矣。你我师徒之缘,将再续于此。”

“徒儿愚钝,请师傅赐教。”

“徒儿结有佛缘,却又贪恋红尘,回头是岸吧。”

“徒儿知错,此刻愿随师傅一道前往。”

师傅忙道:“徒儿尘事未果,岂能一走了之,还待来日。”

“师傅,徒儿何时可了红尘?到何处寻找师傅?”

师傅发出洪钟般的声音,抑扬顿挫地道:

 

林荫深处佛一千,北山西山眼望穿。

八八归宗了凡尘,金堂不惊铁峰寒。

 

贾岛心里一惊,眨眼间,师傅已经离去。这时,一阵狗吠声钻进他的耳里。他睁开眼睛,方知原来是梦。他想起师傅已经去世,顿时背上汗毛倒竖,汗水湿透了衣衫。

“夫君,你醒来啦,你身体虚弱,我给你熬了一碗草药汤,快快服了。”

贾岛木然地盯着床前的夫人,边起身,边说道:“吾梦见出家时的师傅了,”

夫人刘氏一脸茫然。她看着贾岛晃悠着身子下床,软软地坐入檀木椅子里。但看他虽身躯瘦弱,穿着官服,眼放光芒,仍威严无比。

“怎么啦?”夫人小心翼翼地问。

“皆因师傅梦赠一诗,无法破解。”贾岛岂有不解,只不便启齿。

夫人接着说:“我们不求富贵荣华,只为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贱妾虽不曾读万卷书,亦未行万里路,但咬文嚼字略知一二,可否将赠诗告予贱妾。”

贾岛只好一字一句复述予夫人。夫人沉思片刻,解道:

“‘林荫深处佛一千’。定是指的千佛寺,也就是师傅的灵魂已经游历到了千佛寺。‘北山西山眼望穿’。根据‘铁峰寒’一句破解,一定是指铁峰山。铁峰山和千佛寺,虽然同在西方,但铁峰山偏西,千佛偏北。一眼望穿,即证明两山相隔很近。‘八八归宗了凡尘,金堂不惊铁峰寒’。‘八八归宗了凡尘’,贱妾一时不解。‘金堂不惊铁峰寒’,即夫君的一身正气,将不再惊扰府衙,官吏们不再胆寒。”

须臾,夫人惊道:“夫君,师傅叫你千佛寺寻他,而师傅仅仅一灵魂,岂有阴阳两隔相见之理?八八归宗?八八六十四也。归宗,圆满,结束。”刘氏心里大哭:夫君今年六十四岁,命休矣。她不愿道出对诗意的解析,两行热泪早已滚滚而下。

贾岛见夫人已把诗意全部破解,心中自是如刀绞割。因道:“夫人,吾从皇命,赴任普州司仓参军,并非所愿。然三载过来,深有感触。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实乃安身立命之佳境。偶有黎民偷鸡摸狗,实属无奈。为非作歹之人虽有,亦是个别。然纵观天下,无不如此。为夫多想携汝,与民共度百年,用佛法教化黎民思想,改善黎民生活,让黎民安居乐业。可天不佑我,如之奈何,”贾岛言罢,亦滂沱泪下。

良久,夫人泪眼模糊地喊道:“夫君,今生缘绝,来生再续。”说罢号啕着向里屋跑去。

贾岛见状,已知就里,从椅子里一蹦老高,喊道:“夫人,不可!”

贾岛喊罢,一个箭步射向妻子,却“扑通”一声跌倒。

夫人一惊,回头看时,却见夫君趴在地上。她急忙回转身来,蹲下身子,双手抱住夫君臂膀,想扶将起来,但屡试不成,便飞身出门呼救,杂役们蜂拥而至。

夫人立即请来名医李郎中。诊脉片刻,李郎中摇头叹曰:“服几粒药丸,凭其造化了。”

时值唐会昌三年,朝廷考察贾岛在普州任期三年业绩突出,予升任普州司户参军。一日,普州府衙,一官差送来朝廷吏部文书,贾岛卧床不起,伸出软弱无力双手,接而览之。随即叫夫人将他扶起坐定,脸上皱纹舒展,淡然笑道:“请赐文房。”

夫人马上在床边木板上铺开玉绢,摆放笔砚。贾岛吃力握笔,颤颤而书:

长川几处树青青,

孤驿危楼对翠屏。

一自上皇惆怅后,

至今来往马蹄腥。

 

贾岛未及赴任普州司户参军,于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历8月27日)在官舍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