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前不久,他接连收到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 6 所国外高校的 offer,曾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竞赛奖项,担任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R.Gra?hamCooks 教授实验室的助理实验员,拥有 5 项发明专利,发表1篇SCI论文,他就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 (药物合成与分析模块) 康龙特色班2021级的陶志豪同学。
回望来路 步步生花
在陶志豪看来,继续深造意味着学业、科研、竞赛三手抓,唯有妥善处理好各项事务的优先级,对时间做出更加明晰的规划,才能做到比较完善的境地。他将科研与学业进行穿插,利用科研中间空白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毫不懈怠。
回望科研路,陶志豪有太多动容难以言表:“感谢我的导师干宁教授的无私付出与始终如一的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实验室内相关的其他老师与师兄师姐提供的无私帮助,没有他们的指导,我的实验必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感谢学院的支持和父母在我大学期间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刚接触科研时,陶志豪面对众多研究领域有些许迷茫。在跟随不同的导师,尝试了不同的课题组、不同的研究方向后,他逐渐确定了自己喜欢的方向——生物化学。进入课题组,有了独立课题后,对独创性、科研理解和文献检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他凭借着前期的积累,出色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期间每一份喜悦都是长途跋涉路上的方向标。科研路迢迢,利用最新技术,赋能科学研究,陶志豪在科研求索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大二时在美国普渡大学的交换学习经历,为他的科研与学习积累了很多而珍贵经验。国外使用编程语言辅助科研,让他的思维与眼界得到拓展,对于如何更巧妙地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科研之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交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时光不负有心人,他斩获帝国理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两所全球排名前十大学的offer。
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
大学四年,陶志豪有许多美好回忆,同时也有小遗憾。他从自己的遗憾出发,为学弟学妹提了一些建议:“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尽早做出人生规划,早一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针对大方向下的小目标,要学会‘思变’——根据实际,弹性规划当前目标,做好最坏与最好的结果设定。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忠于自己,认清自己真正想要获得的。在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一些比赛与科研,在这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也能够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或是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多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的生活。”
“想要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支撑着陶志豪一路坚持下去。他坦言,每达成一个小成就,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这种激励日积月累,形成生活的正循环。而自己也在点滴之中充实了生活,体会到了不断前进带来的正向反馈。
他以《诗经》中“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一句作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
从进入宁波大学、加入材化学院“康龙特色班”,到普渡大学交换再到如今收到国外多所高校 offer,种种经历让他不断加深了自我认知,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明确。
他的大学以精彩开端,以绚烂收尾,未来也将更加夺目耀眼。(林雨欣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