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奋斗者,正青春

——记第二十届江苏大学十佳青年学生徐乐

2024-06-30     浏览(306)     (0)

这篇文章描述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2002班徐乐的毕业寄语和她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她勤奋好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同时注重长期主义,保持自律和脚踏实地,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没有人永远青春,但永远有人正青春。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值得我们去奋斗。”这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2002班徐乐的毕业寄语。

学四年里,徐乐勤勉为学,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她担任班长,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砺青春、长才干,发展成为中共党员,获得2022年全国大学生一起云支“优秀志愿”暨“先进个人”等奖项荣誉30余项

“长期主义”成就始终第一

大一到大四,徐乐的学分绩点始终保持在专业第一。谈到其中奥秘,她说道:“我认为我保持成绩的主要方式在于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作息

对待每一门课的学习,徐乐都会完成“预习—学习—复习—练习”的闭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和练习,每一个步骤被她有序执行。“预习是对当堂知识进行前瞻性学习,课堂中需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和练习,可以帮助我最大限度消化老师讲的知识。”徐乐说。

在课堂中,徐乐热衷于做笔记,她为每一门课程配备了相应的笔记本。“上课时间宝贵,因此课堂笔记注重记得多但简洁。”她说,“详细的补充和重点标注可以留在课间完成。”在课后练习方面,她做到“肯刷题、善思考”,书后练习和课外资料都是她题目的来源,善于思考题目背后的本质问题,及时进行所涉及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大学的前三年,徐乐每天坚持早6晚11的作息。“早起带给我的益处非常多。我能感受到一天的时间会因为早起而变得更长。”她感慨道。一日之计在于晨,自律带给她更多自由。她会利用早起到上课前的时间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她也会进行前一天课程的复习和当日课程的预习。

乐脚踏实地,勤学自律,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徐乐先后获得了2021—2022学年及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和2023年博学校长奖章等奖项。“我坚定地践行‘长期主义’,做任何事情都以年为单位,连续四年获得专业第一、连续四年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连续四年担任班长,为未来打好坚实基础。”徐乐说。

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价值

“当我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工作中之后,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用双手去触碰火热生活,用双脚去丈量中国大地’的意义。”徐乐说。她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契机是在经历长期疫情封校生活后,想出去“透透气”。

徐乐参与过多种不同的社会实践工作。作为队长,她带领江苏大学“青马工程灯芯如炬”实践团队奔赴江西井冈山开展为期9天的“井冈情 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完成安排的培训和实践内容之余,她还带领团队进行自主课题的调研《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井冈山市毛坪村为例》。

调研过程中,徐乐团队面向毛坪村的四类人群:村民、村委、游客、行业典型发放了详细的线上和线下问卷。在与村民调研时,他们面临了一个现实难题,就是村民的不配合。

“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我们在与他们的沟通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采取口头问答的形式收集答案。”徐乐介绍,在团队集体努力下,顺利回收了近千份问卷。今年4月,该份报告获得由井冈山青少年教育基地所评估颁发的“优秀课题成果”奖项。

作为江苏手绘乡村”优秀志愿者,徐乐曾带领团队去往镇江扬中市新坝村开展“手绘乡村·青春行动”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我们发现社区配电柜和电线杆上通常贴满小广告或者掉漆严重,于是我们决定用墙绘来美化村民生活环境。”徐乐顶着夏日酷暑一次墙绘就是半天,“看到作品落成,就觉得自己在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会觉得一切都值得”,徐乐坦言。

创新源于挑战自我

“竞赛,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所参加的竞赛进行充分了解和准备。”徐乐说。在第一次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时,她因为缺乏经验,在没有详细了解赛事规则和题型的情况下参加而落榜。“只靠幻想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取得竞赛完美成功的。”她感叹道。

第二次参加时,她总结失败经验,通过互联网和校内资源详细了解赛事题型,收集大量特等奖获得者的备赛经验,利用一切可用碎片时间科学刷题,最终获得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这次比赛经历为我这个本以为与英语无缘的工科生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徐乐说。

赛场上遭遇挫折,徐乐却是愈挫愈勇的那一个。她曾为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备战两个月,但没有获奖。在老师的鼓励下,她重燃斗志,吸取国赛失败的经验,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不能从结果去定义努力的过程,国赛虽然奖项无收,但我学习了技能,长进了知识,总结了经验,才能在美赛中厚积薄发。”徐乐分享道。

构思《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这个发明专利时,徐乐最初提出的两三个方案都被老师否决了。“整个专利完成的过程中其实最难的是提出一个可行的、合理的、有创造性的想法。要做到这点需要创意,而创意来源思维碰撞和大量文献阅读。”徐乐分享,她在否决方案的基础上参考老师指导建议,阅读相关文献,逐步使专利成型,并最终成功受理。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徐乐用敢于奋斗、敢于实践、勇于挑战的少年气,谱写出了属于她的最美青春华章。     (学生记者 邹怿旸)